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交互+社交,居家智能健身未来可期

   2021-04-16 光明网
55
核心提示:随着智能科技逐渐向各生活场景渗透,传统的健身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疫情之后,线上健身和家庭科技

随着智能科技逐渐向各生活场景渗透,传统的健身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疫情之后,线上健身和家庭科技健身场景被激活和催化,家庭健身市场爆发性增长,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庞大的消费市场。

  赛道拓宽,居家健身想象空间被看好

《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02%,远不及欧美国家健身人口20%的渗透率,包括东南亚一些国家,健身人口渗透率也超过5%。不过,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虽然中国健身用户渗透率不高,但是整体锻炼人数(7029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是美国的4倍之多。

FITURE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远声表示,在今天中国的平均消费和平均收入水平和欧美还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消费能力是美国的1.3倍。在他看来,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场,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

健身是一个需要战胜人性中的懒惰才能实现效果的事情,本质上来说是“反人性”的。但随着智能科技逐渐渗透各个生活场景,健身行业的服务业态与模式均在向着家庭式、碎片式演变,在居家健身场景中,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在高频次、实时互动反馈中,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从未来长时间的周期来看,居家健身具有足够可想象的增长空间。

“FITURE健身学倡导更加灵活、碎片式的健身方式,在智能终端的帮助下,让身体通过愉悦的驱使来完成健身行为。”张远声说。

不过,居家健身也有其挑战,投资人朱啸虎就曾表示,想要立足于家庭场景,最大限度的激发用户的运动健身需求,单单依靠线上“轻”服务,用户体验是有缺位的。

在朱啸虎看来,健身文化一般是从中高端往下走,这和传统的互联网打法很不一样,“中高端是比较好的路径,形成时尚潮流以后,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都会比一般的品牌要好。”

  打造健身闭环,内容是“硬通货”

智能健身企业FITURE(拟合未来)成立于2019年,后围绕其首款智能健身产品FITURE魔镜开创了“硬件+内容+服务+ AI”商业模式。4月14日,公司宣布已于近日完成3亿美金B轮融资,成为智能健身赛道最大一轮融资。

镜子是载体,内容是核心。FITURE的内容副总裁谢定原表示,某种程度上,FITURE是一家内容公司,已经推出健身课程5000余节,涵盖了力量塑形、瑜伽、格斗训练、体态纠正、普拉提、有氧舞等主流运动健身类目,让每个圈层、年龄层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健身方向。

在张远声看来,家庭健身的多元化和普及化是区别于传统健身的两个重要特点,“基于家庭场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健身,它所需要的是5分钟到30分钟的课程内容,这并不是健身房所需要的。除了更短的、更能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健身内容以外,健身内容一定是千人千面的。”

谢定源介绍,FITRUE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健身内容创作基地,签约了十多位专职健身教练,独立研发线上健身课程,还建立了全球首个专业的健身音乐LAB,从视听双维度快速引导用户达到最佳状态。

与简单的视频录制不容,兼顾内容与AI的无缝匹配,才可以达到让家庭用户感受到专业的动作辅助矫正。“你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健身教练的课程,但你只是对着手机、电视机模仿,那效果是大打折扣的。FITURE通过AI动作辅助让使用者就像有家庭私教一样,了解自身的动作效果是否标准。”张远声说。

  AI健身,交互是核心也是未来

智能健身镜关闭时,就如一面普通的“全身镜”,开启之后,成为一台交互式的4K触控式屏,可以一边看镜中自己的动作,一边跟着镜内教练跟练,AI教练会纠正动作,适合不愿意出门去健身房,但又想在家做运动的人。

“交互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只有可交互的内容才会给到我们用户真正不同的体验,才可以让他真正地有代入感。”在张远声看来,从产业角度来看,健身行业未来必然会向着智能化、互联化趋势发展。如何在脱离健身房的场景中实现健身服务的闭环,是未来智能健身产业的核心所在。

为了实现交互,FITURE将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到智能健身领域,并提出了人体动态识别能力的层级标准。该层级分为5个等级,涵盖了单一的手势识别,到由智慧大脑驱使的完全自主式交互体验,为智能健身行业的交互能力建立了通用的标准。

此外,在张远生看来,健身本身是一个高社交属性的行为,所以健身、社交的体验是健身本身不可分割的体验的一部分,智能终端也一样,今天所有的智能终端都不会成为信息孤岛,一定要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将健身的人群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社区。“只有在社区的情况下,互联、社交的属性才能完全地被体现出来。”(思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