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6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峰会前夕,国家电网主办、国网福建电力承办的“有福之州对话未来”论坛以“能源转型清洁化电力发展数字化”为主题率先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中国华电福新集团董事长黄少雄、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鸿贤等5位嘉宾从各自领域,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电力企业数字化发展开展高端对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了政策解读,期望从多方面、各领域、各层面,切实采取相应措施和实际行动,共同努力实现“双碳”目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碳中和将为电力行业带来又一轮高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将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中国华电福新集团董事长黄少雄表示,新能源正在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势能,绿色必将成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鸿贤指出国网福建电力将加快建设高能级能源互联网,推动省际电网互联通道建设,实现清洁能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数据云等技术,推进终端能效水平提升。
图:“能源转型清洁化电力发展数字化”高端对话
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从打造智慧能源架构角度提出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她表示,加速能源行业的智能化,需要建设基础的软件平台,包括数字化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可根据不同企业特性和要求,形成定制化解决方案。同时,为有序推进智慧能源建设,架构还包括能源生态体系、运营服务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此外,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力度培养符合智能时代能源行业业务的复合型新型人才,通过构建相应的教育、培训体系以及职业体系保障,多方位培养智能技术及应用人才。
图: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吴甜
当前,能源行业整体处于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过程中。电力系统信息化基础较好,并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集成创新,已经进入能源智能化阶段,是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先行领域。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加速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速度,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进行了助力。对此,吴甜详细介绍了百度人工智能技术平台与行业结合的规划和进展。
百度基于多年产业实践经验打造的自主可控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包含深度学习核心训练和推理框架、基础模型库、端到端开发套件和丰富的工具组件,是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根基。目前,百度飞桨已经凝聚了265万开发者,服务了超过10万家企业,平台上拥有超过34万个模型。
以飞桨为基础,为了能够与企业的应用场景更加适配,百度构建了AI中台、知识中台,有利于企业站在已有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上高效创新,生产贴合业务场景的智能应用。AI中台是企业专属的人工智能平台,可以集约化管理企业AI能力,统筹企业智能化升级。知识中台帮助企业高效凝练知识、赋能业务,提升智能应用体验。智能应用方面,提供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搜索等产品供相应场景应用。此外,百度还发布了能源AI中台解决方案,从应用咨询到落地实施,能源AI中台可以帮助能源企业在专业领域高效实现智能应用,构建“平台+服务+应用”的生态链。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已经通过建立能源AI中台、知识中台,支撑无人机巡检、“刷脸办电”、综合能源等20多个业务场景。智能客服体系应用改善了客户服务体验和客服中心运营效率。企业级智能搜索平台,为员工提供综合类管理数据查询服务,提高检索效率。
未来百度也会持续在智慧能源领域深耕,围绕能源企业的行业特色需求,贯穿能源的生产,输送,分配过程,立足于能源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能源流优化,用户服务优化等场景,拓展数字化生态,全面助力能源行业智能化升级。
面对国家“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规划,百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采取了相应的举措。主要体现在数据中心建设、日常办公节能、发挥移动生态产品优势三个方面。在数据中心建设上,通过优化资源布局及技术创新降低能耗,使用清洁低碳能源、提高能效来降低数据中心的碳排放。例如2019年百度在华北腹地开工建设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三个超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智能经济时代的数据中心建设提供了新标准。在日常办公节能方面,采用多种节能方式。其中,百度科技园办公楼被打造为智慧楼宇,基于百度智能云天工平台实现智能控制系统,借助物联网、设备画像等技术,集成设备功能,根据峰谷电价、区域人员分布、天气温度及其他环境数据实现对建筑设备能耗的智能控制。在产品生态上,百度还利用自身的互联网平台优势,将环境责任融入产品与服务,帮助用户培养绿色生活和工作方式。
活动现场,各界嘉宾群策群力,共同为推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言献策,共话数字中国美好前景。能源行业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高新技术赋能,实现创新驱动,开启智慧能源基建的新篇章,全面推进智能化升级。(陈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