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云南省面对机构改革后,全省129个县(市、区)仅15个单独成立科技局,县域科技管理机构弱化、管理人员数量减少的困境,切实采取措施,着力建设完善基层科技管理体系,激发州(市)县开展科技创新、转化应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着力支撑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积极建设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制定实施《州(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实施方案》,按照“有机构承担、有机制保障、有经费支持、有办公场所、有专人负责、有良好实效”的“六有”要求。支持各县(市、区)采取新建(新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改建(对县属事业单位调整职能职责,加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牌子)、依托建设(选择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孵化器、科技园区管理机构、科技型企业等,加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牌子)等方式组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云南省科技厅对每个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安排40万元支持建设经费。
截至目前,全省129个县(市、区)有128个成立了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其中:新增编制和机构组建成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性质的42个,新增事业编制122人。全省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共有各类人员1540人,其中:专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人员328人,获得地方财政科技支持经费4062万元。
各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围绕县域科技创新提供成果转化、信息服务、资源对接等服务,为企业制定个性化工作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各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开展科技咨询、项目策划数1183次;孵化、培育、服务企业2889家,推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43家;开展科技培训1034场次,培训人数66762人/次;开展关键技术需求分析602项;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623次;组织科技成果示范、技术推广937项。
目前,云南省正在强化省州(市)县之间的联动机制,鼓励支持州(市)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动已成立的县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共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
制定实施《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市、区)建设方案》,结合云南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的实际,以创新引领型、民生福祉型、开放辐射型三种类型支持县域实施科技成果供给行动、探索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路径模式、构建政策支持和服务转化环境、建立科技服务和技术交易体系。其中,创新引领型以科技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区)为主,重点围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从国内外引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示范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型以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县(市、区)为主,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引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示范带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开放辐射型以具有对外开放优势的县(市、区)为主,依托区位优势,吸纳国内外科技成果,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成果“中转站”,形成“走出去、引进来”的窗口效应,探索建立云南省科技成果对外转移转化新模式、新机制。云南省科技厅对每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安排200万元经费。目前,已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33个。其中,创新引领型11个、民生福祉型19个、开放辐射型3个。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33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促成科技成果转化418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4.4亿元;开展科技咨询、项目策划714次;孵化、培育、服务企业数累计1080家;组织培训交流活动502次,培训人数30914人次;开展区域内主导产业及企业关键技术需求分析259项;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336次;组织成果示范、技术推广项数519项。
三是精准策划,组织实施科技兴边富民项目。
在全省8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每个县安排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经费40万元,组织实施一批覆盖373个沿边行政村和19个边境农场的兴边富民项目。项目以培育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为重点,鼓励产学研结合,与选派“三区”科技人员、科技特派员结合,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由州(市)科技局组织实施报省科技厅备案。
该项目实施以来,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引领作用,瞄准县域脱贫攻坚中存在的科技短板,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的科技需求,加强先进、成熟、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创业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农民技能素质,以创业式扶贫带动产业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