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兴优势产业链产学研合作对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表 推广前景与建议: 本技术采用基于电沉积的工艺路线制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建议用于中试的技术原型,或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 相关项目支撑及成果: 本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
成果名称
光电转换效率超过14%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
单位名称
中南大学
联系人
刘智勇
职务/职称
移动电话
13874985754
传真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
邮 编
410083
成果研发单位或研发人员研发成果简介
成果主要应用新兴优势产业链类别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含磁浮)□工程机械 □新型轻合金材料 □化工新材料 □碳基材料 □显示功能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 □先进硬质材料 □基因技术及应用 □先进储能材料及电动汽车 ■新能源装备 □IGBT大功率器件 □人工智能及传感器 □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 □航空航天(含北斗)□中药 □空气治理技术及应用 □装配式建筑 □3D打印及机器人 □农业机械
成熟度
■在研 □小试 □中试 □产业化 □其它:________________
知识产权类别
■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软件著作权 □其它
是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是 □否 □其它:________
来源
□国家部委计划 □省级计划 □市级计划 □计划外
成果简介
本技术针对现有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真空法制备存在的设备投资大、产能低、难以连续成产、成本高昂等问题,采用基于电沉积合金预制层后硒化的工艺路线制备铜铟镓硒薄膜光吸收层,并采用硫化氢气氛快速热处理工艺对其进行表面硫化形成梯度带隙。同时结合实验室开发的直流溅射Mo、化学水浴沉积CdS、射频溅射沉积本征ZnO和直流溅射沉积铝掺杂ZnO和栅线蒸镀等技术,实现高效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的制作。制得的器件开路电压为630 mV,短路电流为32.7 mA/cm2,填充因子为71.7 %,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4.8 %(面积为41.848 mm2)。该效率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第三方测量获得(证书编号:GXtc2015-0095)。该技术采用电沉积工艺,具有低成本、高转换效率、易于规模化生产等优势。
拟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 □联合开发 □技术入股 □其它:________________
提供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