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玲投身工程机械行业的梦想,是在拣棉花时立下的。
“人工拣棉花非常辛苦,我当时想做拣棉机,让工程机械帮大家摆脱繁重的劳动。”这么想着,付玲从新疆到吉林求学,成为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工程机械专业的第一位女博士。
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工程机械十多年后,付玲想把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02年,中联重科给了她这个机会。
4月22日,中联重科副总裁、总工程师付玲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决定说:“要做工程机械,就要到长沙主战场去做。”
“付大师”的“笨”办法
近20年过去了,付玲带领团队,在主战场上取得累累战绩。
创新突破超高强臂架抗疲劳设计、抗失稳设计等技术难关,建立超高强钢臂架设计-制造-试验的成套技术体系……付玲还带领团队牵头制修订3项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标准空白。
取得如此多丰硕成果,记者向付玲询问成功秘诀,她却笑着说自己“很笨”。
“很笨”的付玲,在大学时代,做实验总是主动“留堂”,老师下课看到她还在一遍遍重复课上的实验,问她:“怎么了?”付玲说:“我要一个精确的结果。”
这个回答,被付玲带到工作中,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超高强钢臂架技术一直处于研发空白,这导致大型吊装设备无法国产化,核电、风电等重大工程建设长期依赖外国进口设备,价格贵,且不利于国家能源建设安全。
2006年,为了支持超大型设备“国产化”,确保吊装的臂架性能满足施工要求,付玲团队开始突破超高强钢臂架设计制造技术。
“加载方式不对,重新来过!”“马虎不得,必须实事求是。”这是付玲说得最多的几句话。
同事们说,因为付玲的较真,团队成员只能抛弃“问题应该不大”的想法,跟着她加班加点做实验、分析数据,往往一周就要写满一本记录本。若是发现问题,付玲会毫不可惜地放弃记满的本子,重新开始实验测试。
实验测试的臂架长达五六十米,数百道焊缝,实验测试前,付玲会仔细检查每一道焊缝质量,往往一检查就是一整天。车间师傅都认识她,称她“付大师”。
最终,“付大师”靠着她的“笨”办法,使我国核电建设拥有了自主可控的大型施工设备,彻底摆脱了中国核电站建设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保障了国家重大能源建设安全。
“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精确结果!”付玲笑道。
往“无人区”挺进
“希望若干年后,人们能在这个领域看到我留下的痕迹。”付玲朴实的愿望中,蕴含着巨大的梦想。
“我要往‘无人区’挺进。”付玲对此信念坚定。
眼下,付玲带着团队,准备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中联智慧产业城,实现从无到有、史无前例的创新。
中联智慧产业城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基地。在万亩土地上建设“巨无霸”智能工厂,付玲再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实现从智能传感器,到产品智能、生产线智能,再到整个工厂的智能,付玲争分夺秒。2020年12月31日,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园区首台中大挖掘机下线,拉开了这个世界级“黑灯产线”工厂的生产序幕。
付玲骄傲地向记者介绍,现在,平均每6分钟,中联智慧产业城就能下线一台挖掘机。未来,中联智慧产业城还将拥有混凝土、工程起重机械、高空作业机械、挖掘机械四大主机板块、四个零部件中心、六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以及智慧农机、人工智能等研发试验和产品孵化基地,超级工厂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