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李文华院士: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根和魂

   2021-06-08 科技日报
64
核心提示:“要把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跟解决探索中国农业走什么样的道路联系起来,这就更有意义了。”6月5日,89岁的中国

“要把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跟解决探索中国农业走什么样的道路联系起来,这就更有意义了。”6月5日,8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出席了中科院地理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座谈会,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老人端坐会场、认真倾听每一位发言人的讲话。从15年前担任该中心主任起,他便像一面旗帜,凝聚起一支跨地域、跨单位、跨学科的研究团队,让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我国在该领域的一些理论、方法及机制研究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利用、传承工作,源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据中科院地理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研究员介绍,中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的最早响应者和积极参与者。目前,全球共有21个国家的62个农业遗产保护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国占其中的15席,是全球数量最多的国家。此外,我国还是第一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的国家,第一个发布国家级管理办法、第一个启动监测评估工作……我国在该领域科学论文及著作的发表数量也位居全球第一。

“农业文化遗产地研究绝不仅仅限于有几个遗产地入选,我们要加强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根和魂”。谈到未来发展,李文华院士这样说。他认为这些传承着文化传统的遗产地研究能为我国当下农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路。现在提倡的农林复合经营、生态农业、林下经济……很多例子都来自农业文化遗产地。“根和魂到底是什么?最宝贵的东西在哪里?怎样能够更多地推广到其他地方,用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解决我们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收一些宝贵的东西,”他建议在参与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过程中,“多了解,凡是好的东西,都应该抓住机会、好好学习,吸取全世界的精华,而不是要一枝独秀。当大自然再给我们出难题的时候,我们用中国的智慧,总结大家的经验,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中国农业发展道路。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又可以找到其他国家的一些影子。这样正好符合我们多民族、地形环境复杂、历史悠久的农业发展现实条件。”

“我们看起来是默默工作,实际上都是为了大的系统奠基作贡献。”李文华院士鼓励年轻的研究人员把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更多地与国家需求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刘 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