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5年耕耘 合肥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第一方阵

   2018-07-18 合肥开发区
47
核心提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5年来,经开区作为合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辛勤耕耘,铸就辉煌。该区先后跻身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5年来,经开区作为合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辛勤耕耘,铸就辉煌。该区先后跻身安徽省首个千亿开发区、首个两千亿开发区,现工业产值约占合肥市三分之一,GDP约占合肥市15%。2017年,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十一,并多年领跑中西部,在合肥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从零起步变为中西部“领跑者”

1993年4月3日,合肥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天,两百台大型施工机械排成方阵,气势恢宏,赶来见证的人群水泄不通。在震耳欲聋的开工鞭炮声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诞生。

上世纪,工业化浪潮席卷中国,农业大省安徽一度失去发展先机。省、市领导意识到,安徽要想崛起,省会合肥必须要有工业引擎。崛起之路,任重而道远,当年合肥经开区故地,一片冲岗巷陌、暧暧村落,工业基础形同一张白纸。可以说,合肥经开区自诞生那一刻起,便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

虽起步于 “0”,但在随后的 25 年里,合肥经开区不断加速,缔造了工业发展的“合肥速度”。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建设者仅用 88 天,就打通了10.8 公里长的框形大道,完成了一项在外界看来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联想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仅只用了 11 天,被誉为新的“合肥速度”;短短 10 天时间,合肥海尔基地从拆迁、土方平整工程一气呵成,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连呼 “没想到,没想到 ”……

时光荏苒,经开区已昂然崛起,势不可挡。2010 年,该区规上工业产值首过千亿,一跃成为安徽首个“ 千亿开发区 ”;2012 年,再创新高,一举突破 2000 亿元,率先成为安徽第一个“ 两千亿开发区 ”……现如今,合肥经开区南区以占合肥0.7%的土地,创造了全市 30% 的工业产值,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 219 家国家级开发区第十一位,多年领跑中西部。

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5年凝聚,25 年跨越。如今,经开区已形成智能家电、电子信息及集成电路、现代服务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绿色节能建筑、公共安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十大产业。

从零起步变为中西部“领跑者”

1993年4月3日,合肥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天,两百台大型施工机械排成方阵,气势恢宏,赶来见证的人群水泄不通。在震耳欲聋的开工鞭炮声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诞生。

上世纪,工业化浪潮席卷中国,农业大省安徽一度失去发展先机。省、市领导意识到,安徽要想崛起,省会合肥必须要有工业引擎。崛起之路,任重而道远,当年合肥经开区故地,一片冲岗巷陌、暧暧村落,工业基础形同一张白纸。可以说,合肥经开区自诞生那一刻起,便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

虽起步于 “0”,但在随后的 25 年里,合肥经开区不断加速,缔造了工业发展的“合肥速度”。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建设者仅用 88 天,就打通了10.8 公里长的框形大道,完成了一项在外界看来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联想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仅只用了 11 天,被誉为新的“合肥速度”;短短 10 天时间,合肥海尔基地从拆迁、土方平整工程一气呵成,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连呼 “没想到,没想到 ”……

时光荏苒,经开区已昂然崛起,势不可挡。2010 年,该区规上工业产值首过千亿,一跃成为安徽首个“ 千亿开发区 ”;2012 年,再创新高,一举突破 2000 亿元,率先成为安徽第一个“ 两千亿开发区 ”……现如今,合肥经开区南区以占合肥0.7%的土地,创造了全市 30% 的工业产值,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 219 家国家级开发区第十一位,多年领跑中西部。

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5年凝聚,25 年跨越。如今,经开区已形成智能家电、电子信息及集成电路、现代服务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绿色节能建筑、公共安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十大产业。

同时,该区创建九大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2家(车库咖啡、云邦创新空间),市级5家(大学生创业园、橘子创咖、启迪之星、安大青年新徽商合肥学院“e+合院众创空间”),区级2家(5F创客空间、迪空间);七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省级2个(创新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市级2个(清华大学合肥院、车库咖啡),区级3个(东湖高新合肥创新中心、莲花科创园、芯瑞达科技创新产业园)。

世界上每 8 台笔记本电脑,有 1 台产自合肥经开区;国内每 5 台冰箱,有一台产自合肥经开区。借强大的产业和高端的技术,合肥经开区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台资企业首选地,国内家电产品种类和品牌集中度最高的开发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冰箱、叉车、挖掘机、轮胎、液压机床制造基地、以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七大创新平台以立体的服务维度,给企业提供孵化、创新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增值服务,助力一大批创新创业企业在此茁壮成长,为经开区的“双创”发展提供着支撑。

“空港经济” 开启对外开放新篇章

作为合肥对外开放的窗口,25年来合肥经开区累计引进项目2131个,其中外资项目461个,实际利用外资60.02亿美元。吸引联合利华、联想、可口可乐等35家世界500强在此投资39家企业。

作为最早将生产基地入驻合肥的跨国公司,联合利华带来30余家配套厂商,并率先带动安徽从零散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发展模式,转型为覆盖和整合整条产业链、共享资源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助推安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谈及十五年前,该公司公共关系经理张晨历历在目。那时候,上海到合肥的火车需要 8 小时,公司领导到合肥出差,几乎只能选择乘坐飞机。如今,合肥已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张晨上午到上海开会,下午便可回到合肥,极大地为商务往来提供了便利和效率。

目前,合肥工业园已成为联合利华全球 260 个工厂中最大的生产中心。联合利华在合肥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香港、台湾、新加坡、东南亚、智利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中华牙膏就是“ 合肥制造 ”。

“合肥是科教之城,有着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 张晨告诉记者,当初企业选择合肥经开区,最看重的一点是常态化的优质服务。多年来,合肥经开区对标上海等先发城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管家式服务 ”。对此,联合利华北亚区总裁龙嘉华评价说,“合肥政府已经将优质的政务服务做成了常态化,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合肥政府的印象,那就是‘靠谱’”。

记者了解到,该区加速建设五大开放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中德智慧产业园建设。合肥出口加工区已建成运行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3个口岸,成功打造了徽购佳选、百大易购两大线上线下跨境商品直销平台,实现产值564.2亿元,进出口46亿美元,位列全国第6位。

近两年来,合肥经开区也开创了安徽史上对外开放的众多 “第一 ”:首条国际货首条全货机航线;首个国际快件监管中心;首个临空型保税物流中心(B 型);首个进境水果口岸;首个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首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业务测试成功;首家省政府授牌的安徽省跨境商品直销中心开业; 举办首届安徽进出口商品供需对接会。

改革创新奏响“二次创业”强音

“二次创业,是经开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代表了我们的战略视野、发展标杆、奋斗取向。”合肥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伟如是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合肥经开区抢滩新型工业化,创新转型升级,全面开创 " 二次创业 " 新局面。

25年阔步前行,合肥经开区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空间资源约束等深层次矛盾成为了跳不过、绕不过的共性难题。对此,自 2016 年起,合肥经开区迈向“ 二次创业” 新征程。合肥经开区先后出台四个方案,在全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 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

同时,该区通过绩效综合评价,对企业进行 ABC 分类,实行差别化管理,从生产要素、政策奖补、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分类施策。另一方面,经开区还对资源要素进行整合、置换、嫁接和重组改造,自 2016 年以来盘活低效用地 3000 多亩,成功嫁接、布局了海尔高端智能家电、哈工大机器人、美菱全自动洗衣机、清华启迪科技城、中化三建等优质项目,为优势产业发展腾挪了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经开区学前教育入园率以及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100%。拥有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9所,市级特色学校10所,市级新优质学校创建学校8所,优质教育办学比例超过50%。另外,该区也引入了安医大二附院、市三院、安徽省二院等在全省首建医疗联合体,优质医疗资源已覆盖全区。

“作为合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建区25年来,经开区已发展成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不忘初心,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推动产业国际化、开放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加速向前,为建设国际化都市区核心区、田园生态型空港新城“美丽双城”,接续奋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