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聚焦湘潭高新区:湘江之滨崛起中部“智造谷”

   2018-07-25 湘潭高新区
68
核心提示:俯瞰湘潭高新区,这是一个被湘江环绕着的园区。悠悠江水,漫漫青山,孕育出了高新的秀美。耕耘者在这片秀美

俯瞰湘潭高新区,这是一个被湘江环绕着的园区。悠悠江水,漫漫青山,孕育出了高新的秀美。耕耘者在这片秀美山水间挥洒汗水,面向未来铸梦。

这个成立于1992年,总面积46.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园区,是省“一点一线”经济走廊的中心,共集聚了近千家企业。湘潭高新区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智造谷”,建设“自创区”。

经过20多年的能量蓄积,这中部“智造谷”正在湘江之滨强势崛起。

绘好蓝图定好调

经过20多年的砥砺深耕,湘潭高新区已经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一批优质创新资源。“智造谷”是高新区按照国家科技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一区三谷多园”构架的顶层设计,依托现有基础优势,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形成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全产业链的核心产业集群,打造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业的核心区。

高新区与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共同编制了《湘潭高新区“智造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系统谋划设计了湘潭高新区作为“智造谷”核心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产业发展。同时,以现有园区为基础,引进了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新松机器人,重点建设湘潭机器人产业园,着力打造院士创新产业园和力合科技领航基地两大创新平台,致力于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布局一批高端项目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

《湘潭高新区“智造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提出,湘潭高新区作为“智造谷”的核心示范区,将构建“一轴两片多点”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轴”

即以湘潭大道为中线,构建湘潭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轴。

“两片”

即围绕湘潭大道中轴线,分成南北两片,北片定位“芯片产业园”,集中布局创新创业服务、软件与工业设计、信息与大数据服务等;南片定位“智能制造港”,优化提升现有产业,围绕高端装备集中布局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新能源装备、智能材料等。

“多点”

即布局核心功能、园中园、重点项目以及未来可能布局的新区包括(但不限于)两大创新资源核心聚集区、高端装备园、信息产业园等。

引进人才强“智脑”

“智脑”,是思想创新的源泉,也是一个园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7月4日,2018湘潭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集中授牌仪式成功举行,湘潭高新区的中星电子和西交智造两家公司荣获市级院士工作站授牌,为园区“智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星电子

中星电子是一家致力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技术开发应用产业化项目实施与运营的企业,邓中翰院士工作站依托于中星电子团队,综合考虑安防监控物联网芯片技术国内外研究热点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

西交智造

西交智造是一家专业从事3D打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是卢秉恒院士工作站的唯一运营主体,该工作站由卢秉恒院士牵头,集成国内外研发力量,重点开展医疗康复、航空制造等领域3D打印工艺、装备等产业化技术研发。

近年来,湘潭高新区高标准打造了中南地区首家院士创新产业园,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产业资本等创新资源集聚效应初显。

1、高新区累计引进研发和产业化项目23个、院士工作站6个,其中千智机器人、时变通讯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纯超高阻硅等项目加快推进。

2、同时,出台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3项政策,园区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

3、今年1至6月,全区专利申请数量同比增长21%,专利授权数同比增长15%。

为吸引、激励各类人才来湘潭高新区干事创业,今年3月,湘潭高新区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8条政策”,不吝重奖,向高端人才伸出橄榄枝。

随后,高新区立即开展了“551”人才认定、人才奖励、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的申报和初审工作,共有20家企业申报,其中申报“551”人才80人、人才奖励40人、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80人。经多部门联合考察评议,“551”人才认定、人才奖励和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各10人进入下阶段专家评审。

为进一步激发引才融智动力,今年6月,湘潭高新区还召开了人才政策解读专题培训会,为企业解读湘潭市最新人才政策《莲城人才行动计划》《湘潭产业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培训吸引了100多人参会,除湘潭高新区机关和企业积极参与,各园区企业也慕名前来参加,培训受到了较好的效果和良好的评价。

重大项目建设酣

炎炎夏日里,当我们迎着炽热的阳光走进湘潭高新区,一条条宽阔笔直的马路、一座座绿树掩映的厂房,一栋栋高耸入云的楼房便映入眼帘,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和美丽,随处可以让人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机和向上的力量。

在湘潭高新区新松机器人产业发展(湘潭)有限公司,这里的工作人员正高效而紧张地忙碌着。湘潭新松将投资120亿元,着力打造一个百亿级的机器人产业园,带动相关应用行业转型升级,创造千亿级新增产值。自项目去年11月正式动工以来,政府积极作为,新松公司全力以赴,目前进度超出了预期。

湘潭新松机器人产业园只是湘潭高新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1至6月,高新区5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8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其中,38个市重点项目开工34个,开、复工率为89.5%,完成投资49亿元。

3D打印产业化项目、智能制造3D打印设备生产与应用示范基地等26个科创项目正抢抓工期加速推进,有望在今年竣工;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人才刘会基三元正极材料项目正式启动……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传来顺利进展的喜讯,园区发展后劲逐渐增强。

与此同时,今年7月6日,第七届湖南省电子商务大会在湘潭举行。会上,京东湘潭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授牌。这个落户湘潭高新区的产业园,拟建成一个集商务办公、技术交流、生活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园区,将湘潭打造成为中南地区京东电商生态圈重要集聚地,吸引长株潭、华中乃至全国电商总部经济落户。京东湘潭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成立,为湘潭“智造谷”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动力。

而在另一边,阿里巴巴菜鸟物流园项目也已经落子高新区。目前,该项目一期征拆工作已经扫尾,项目二期红线范围内的房屋测量、资料收集和复核工作已经完成,并进行了在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示,即将召开人口和房屋面积认定会议。湘潭高新区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已渐入佳境、来势喜人。

精准服务筑好巢

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赢得投资者的“芳心”。今年3月,湘潭高新区以干部带头,对企业开展了“一对一”精准服务。经前期广泛摸底,高新区确定对100家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希望以此做大一批龙头企业,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做精一批创新型企业,转型一批传统企业。活动由33名区直部门副职以上干部对企业“一对一”联点。

为使活动取得实效,湘潭高新区重点实施“一单四制”,即:建立企业服务问题清单,落实服务签到制、问题交办制、登记台账制、讲评通报制。同时,采取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讲评的方式,听取工作情况及交办问题解决情况的汇报,并制定联点服务企业工作“负面清单”,严明工作纪律。

迅达大道路牌设置不完善、屹丰集团需加大人才招聘力度……翻开联点干部的工作日志,每一页都是一次实地走访记录。今年1-6月,全区累计走访企业超过420人次,收集并交办问题291个,解决225个。

为打通服务群众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湘潭高新区梳理出负面清单、事项清单73项,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效能。“最多跑一次”改革3月份在全区全面铺开,今年上半年,区政务大厅共接待服务群众近2000人次,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898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根据湘潭市委提出的“五联五问——联人才,问工作忧乐”,湘潭高新区还建立了精准服务人才工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68名产业人才开展培训研讨、评先评优等八大服务,明确由科级以上领导每月现场联系服务对象,并由人社局牵头建立人才信息库。该工作自3月份开展以来,已收集人才问题57个,交办13个,解决6个,目前正在对接任务7个,人才提出的诉求和交办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推进。

为了让引进的人才安心创新创业,高新区还制定了独具特色的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服务专家工作制度,由工管委领导一对一服务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的各类高层次人才,联系服务的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李正等15人,每年安排工作经费用于专家团队建设和科技研发。

沃森电气尹书虎获“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华康恒健李建良获选“2017年度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时变通讯李跃星、BIJAN RAHMANI、金杯电工陈海兵等成功申报湘潭市政府特殊津贴,汪永明等3人为湘潭市第七批优秀专家,周舟等11人为湘潭市第七批专业技术骨干人才,陈小军等3人被评为专业技术骨干人才, 孟凡东、汪永明被评为湘潭市2017年度优秀产业人才……

伴随着高质量的人才服务,今年,湘潭高新区在评先推优上成绩斐然,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国家、省、市平台崭露头角。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今年,湘潭高新区将落实好“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经济发展新要求,盯紧年初工委明确的目标任务,确保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5%、10%、10%、15%、10%、15%,国家高新区排名前进5位,进一步抓好新经济培育、智能化改造、招商引资突破、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让中部“智造谷”这片土壤更加肥沃,招牌更加闪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