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可谓与烟台的开放同步。1984年5月4日,烟台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级烟台开发区成立。如果透过一个窗口管窥烟台对外开放的成果,这个窗口应该是:烟台开发区。
经过30多年发展,烟台开发区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以烟台市1/4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5的GDP,近1/3的工业产值、利用外资和税收,1/2的进出口,实现了从农业农村向工业城区、从带头发展到带动发展、从制造中心向区域经济中心的历史性跨越,烟台市现代化经济中心建设日新月异。
从“黄土时代”到“黄金时代”
时间追溯至1984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的成功,坚定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当地政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借着中央《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东风,烟台开发区的开发建设也拉开了序幕。
“后沙旺地儿荒,十里不见几个庄,黄沙从秋刮到春,提来咸水洗衣裳……”这首在烟台民间流传的俗谣,说的是夹河西侧、套子湾畔一片曾经贫瘠的土地。而这正是烟台开发区奠基建设之初的真实写照。
3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一片荒沙滩发生了沧桑巨变,一片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崛起在黄海之滨。
烟台开发区作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占全市1/5;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1/4;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2/5;进出口总额占全市1/2强;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1/3;国地税收入占全市1/3。地区生产总值列全省171个县市区(开发区)第二位。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聘请英国阿特金斯等一流规划机构,完成了重要节点规划和各类详细规划。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逾700亿元,先后建成了金沙滩公园、磁山地质公园、福莱山市民文化公园等标志性景观和衡山路、长江路等商务功能区。万科、越秀、中南、复星等国内一流开发商进驻,城市建设水平、品位实现不断跃升,天马相城、中建悦海和园等多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大幅提升居民居住品质。持续推进文明城市提升工程,先后实施的黄河路、珠江路、嘉陵江路等一批改造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其中黄河路改造工程是烟台市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的市政道路工程;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整个城市的精气神迅速提升。
随着规模不断膨胀,时代赋予国家级开发区的使命,已不仅是“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烟台开发区正完成着由“工业新区”到“城市品质示范区”的嬗变。
进入2018年,烟台开发区提出“国际视野、世界标准、国内领先、烟台特色”的城市建设理念,用国际视野、世界标准来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全区上下坚持高层次规划,开展总体规划修编等17项规划编制,港产城一体化研究、全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基本完成。
开发区工委、管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开发区正按照东区城市更新、西部新港城建设和乡村振兴“三条主线”,力争东部建成区、西部新中心“东西两区”协调推进,福莱山、古现、八角等“五大组团”全面发展,打造高水平的城市品质示范区。
产业立区 制造业中心强势崛起
设立烟台开发区以来,这里生产出了烟台市第一辆轿车、第一台挖掘机、第一台机床、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脑、第一台电视……
2018年2月9日,上汽通用汽车第20届供应商大会在开发区召开,450家客商650多人共谋新合作,这是烟台汽车产业蒸蒸日上的生动写照。
自2003年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东岳基地落户以来,烟台汽车产业从最初的山东省首辆经济型轿车下线,到建成全国最大的单体轿车生产基地,成为山东汽车产业龙头。目前,上汽通用东岳基地已具备2个整车厂、1个动力总成厂,中高端车型已占到六成以上,带动77家一级供应商在烟台建厂,方圆50公里范围内配套基本齐全。
据悉,烟台开发区坚持“产业立区”,始终抓牢实体经济这一根基,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持续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起以二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次产业比重为1.2 :67.4 :31.4。全区共有工业企业2700多家,产值过千亿企业1家,过百亿企业6家,过十亿企业24家,过亿元企业137家,主板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0家。
以富士康和LG事业群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近千家企业,产值近2600亿元。以通用东岳基地为核心、240多家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汽车产业,产值逼近千亿。包含万华、泰和新材等4家上市公司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三年内有望突破千亿。拥有21项国际领先成果的生物医药产业,获批及在研国家最高级别新药和医疗器械61个,2020年产值将达到600亿元。以斗山、艾迪精密、3D打印等为骨干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加快向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大数据、新光电等潜力产业也在加速成长。现代服务业展现出强劲势头,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有喜来登、希尔顿、万豪等5家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形成了万达、永旺、万行、星颐等核心商圈,落户110多家金融机构和总规模1200多亿元的168支基金,引进了骅达冷链物流、物流港总部等现代物流项目,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放大。
烟台开发区围绕全市重点打造的七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加快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导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构建起“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加速升级,化工新材料、生物新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强势崛起,大数据、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潜力产业扩规增容,高端会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跨越提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烟台开发区正加快培育千亿龙头、百亿梯队、十亿集群,以先进制造、临港工业、临空经济为主的烟台市先进制造业中心强势崛起。
同时,烟台开发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首推午休预约办件、证照免费寄送,推行区域化评审、双休日服务等,实现70%的事项即刻办、90%的事项集中办、95%的事项网上办。
引智创新 “引来一群金凤凰”
烟台开发区是烟台对外开放的代名词。站在烟台开放前沿的烟台开发区始终抓牢对外开放这一生命线,聚焦外资、外贸和境外合作,持续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目前,该去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100多个,总投资250多亿美元,其中过亿美元项目44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80个。富士康、浪潮乐金、乐金显示分列全省外贸进出口第一、三、四位,6家企业跻身全市进出口十强,全区前10家重点进出口企业贡献了83.8%的进出口总额。设立了中俄托木斯克工贸合作区、万华匈牙利宝思德经贸合作区2个国家级境外合作园区,数量占全省一半;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83个,完成投资9.5亿美元。
而创新则是烟台开发区又一开放发展的动力,该区聚焦招才引智和创新体系建设,持续打造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截止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9家,均占全市1/4;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3。建立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65个,其中国家级18个,包括普罗吉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的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荣昌与同济大学合作建设的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全区113项技术成果国际首创或国际国内领先,11个科技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奥格尔维定律指出:“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烟台开发区在人才集聚战略上要坚持“引进来”与“留得下”并重。“栽下一片梧桐树、引来一群金凤凰。”而这个梧桐树就是强有力的载体和环境,立足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适合人才创新创业、工作生活的完整生态体系,不仅仅是政策,还包括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城市品质、社会环境,不仅要让人才愿意来,还能留得下、发展好。
为此,烟台开发区将科技和人才载体平台建设作为今后的战略任务,大力引进高校院所、孵化平台、研发机构,加强协同创新,真正形成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区企业已与23所高校院所,合作在区内建设科创中心、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院校达到138所。
人工韧带植入人体后,能诱导正常组织“重生”,人工韧带失去作用时,可降解代谢排出体外。近日,山东隽秀生物科技股份公司成功研发出可降解“人工韧带”。从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里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到国际国内组织工程再生修复领域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隽秀生物只用了短短5年。该公司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方面是人才引领下的创新,另一方面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
近年来,烟台开发区构建起全方位人才引进政策保障体系,内容涵盖人才引进、项目培育、载体建设、知识产权创造、科技融资等5方面。2016年、2017年,区域财政科技投入均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7.6%以上。”
人才+政策对供给侧改革的杠杆作用十分明显。统计显示,烟台开发区聚集了烟台全市近1/4的高新技术企业、1/2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创造了全市2/5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1/4的发明专利,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烟台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
优化产业结构 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
4月30日,开发区首个全家庭主题城市综合体——万行广场开业,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5月25日,开发区建筑面积最大的商业项目——永旺梦乐城开业,总投资1.8亿美元,容纳270家门店,开业前3天客流量超过26万人……
一个个商业“大块头”陆续开门迎客,与已经扎根的万达广场、星颐广场、天马中心、正海大厦、衡悦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一起,勾勒出了烟台开发区以长江路为横、以衡山路为纵的一横一纵“T型”CBD,在提升开发区投资营商环境的同时,更为居民提供了全新、便捷的生活方式。
金融服务业方面,目前,开发区已聚集起1家全国保险总部和12家市级分行;设立了基金168支、总规模达1224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83个,投出资金392亿元。引进各类金融保险机构20家,总数达到116家,其中市级分行12家,全市银行业40%的利润来自开发区,金融中心主体框架已经形成。今年,开发区将启动金融聚集区建设,抓好金融机构以及产业基金和股权基金的引进培育。
建区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烟台开发区一度只是第二产业一枝独秀。随着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产业的持续做大做强,开发区商贸流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休闲旅游、住宿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得以迅猛发展,商贸服务业迅速崛起领跑全市。2017年,烟台开发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增速烟台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0%以上;服务业税收全市第一,增长68.9%;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占比46%,全市居首。
“城市建设与服务业一体化推进,力促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是开发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中心思路。”开发区发改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步,烟台开发区将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尽快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依托“两港”“两铁”“两路”等重大基础设施,以更大的力度谋划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动城市中央商务区快速崛起,抓好五星级酒店群建设,持续升级消费性服务业,在做亮做优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上做足文章、放大优势。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烟台开发区再次站在了重要历史节点,烟台开发区工委管委提出了“建设烟台市现代化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一年大突破、三年大提升、六年大变样”是烟台开发区的城市更新的总体目标。据悉,烟台开发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坚持远近结合、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努力做到年年有突破、月月见成效,推动城市品质示范区建设迈向更高层次,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持续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