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宁乡开发区构建“森林里的工业新城”

   2018-08-17 中国工业报
40
核心提示:探索新时代绿色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结合方式,打造清洁美丽的工业新城,湖南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宁乡经

探索新时代绿色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结合方式,打造清洁美丽的工业新城,湖南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宁乡经开区)明确顶层设计,以企业发展为主导,狠抓模式创新,进人绿色发展快车道。

据了解,宁乡经开区成立于1998年,2002年获批省级开发区,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园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建成区30平方公里,托管宁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湖南湘江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板块。

数据显示,2017年,宁乡经开区绿色制造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30%。2018年2月,该园区成功获批国家级级色所区。

“宁乡经开区以建设‘森林里的工业新城,创业者的幸福家园’为发展愿景,心无旁骛打造‘绿色园区’这一品牌,狠抓绿色制造,大力引导园区企业开展绿色生产。”宁乡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黄瑶向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

顶层设计明方向

近年来,宁乡经开区做好园区工业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构建开放包容的资源生态、经济高效的建设生态、高端新兴的产业生态、创新尖端的科技生态、活跃多元的金融生态、廉洁高效的政务生态、精英前沿的人才生态、和谐平安的社区生态等“八大生态”的目标,明晰两型园区建设方向,并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对园区定位、功能布局等进行整体规划。

同时,宁乡经开区着力加强绿色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编制绿色园区发展规划,在绩效考核、法律法规宣传、政策制定中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设立专门的产业发展基金,并成立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公司化运作的组织架构。这一系列理念、制度、平台的构建,为工业绿色制造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制度保障和实践平台。

企业推动添动力

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在工业,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近期,宁乡经开区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推动园区绿色制造发展,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智能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代表性的绿色产业、企业和产品。

该园区目前拥有中建科技、联塑建材、中财化建、远大住工、海大铝材、标朗住工等大批知名绿色建材企业,初步实现研发、制造、施工、装饰、销售、物业等“一条龙”的住宅生产与运营管理,绿色建材产业已经成为园区发展的生力军。同时,园区内楚天科技、加加食品、格力电器、恒佳新材料等企业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成为园区绿色制造的代表性企业;标朗住工自主研发的新型功能性环保墙面装饰材料,甲醛去除率达90.1%,可长效净化空气20年以上,产品领先同行业。

模式创新提效能

在明确发展方向之后,宁乡经开区积极抓住园区和企业管理发展模式创新这一痛点,有效推动园区绿色制造加快发展。

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变传统单向线性生产模式为纵向闭合循环生产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构建企业小循环,实现单个企业内部原料和能源循环利用,近三年自愿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达60家以上;以产业链共生互补为特征,探索园区内循环,形成诸多企业间循环产业链;以延伸产品全寿命周期为重点,大力发展再制造,着力形成以旧件逆向回收、拆解清洗、鉴定检测、再制造加工、表面处理、交易外售为一体的社会化产业链。

二是实施动态管理,变简单监控治理管理模式为科学综合防治管理模式。在省市经信委的指导下,宁乡经开区以能源利用监测管理系统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创建全省首家能源在线监控中心,对公共设施、企业能源消耗、环保达标排放等进行采集、统计、分析,提供能耗计划、能耗核算及定额管理,较好实现能源消耗、达标排放的监控、诊断和预测,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0%以上的能源消耗,为园区整体节能15%。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工业节能标准体系,实现只重新增效益到既重新增效益又重资源节约效益的转变。

三是实行热电联产,变分散供热为集中供热。引进长沙天宁热电有限公司,实行集中供热供汽,每年节约标煤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氮化物等气体排放约20多万吨。该项目已成为宁乡经开区企业的保安电源,同时也成为园区吸引优质项目落户的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