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一次办好”改革接地气,如何让改革事项落地生根,如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实惠的利益,这是放管服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淄博高新区将“一次办好”改革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立足优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和企业满意,打造便民服务型政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转观念,强素质,打好“一次办好”改革攻坚战
“一次办好”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淄博高新区各级部门高度重视,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7月29日召开高新区工委扩大会,专题学习“一次办好”改革精神和工作部署;8月3日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一次办好”改革等事项;各部门围绕“一次办好”改革召开全体人员会议,迅速传达工委扩大会精神,要求工作人员转变观念,改进作风,迅速行动。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不打招呼、不下通知、轻车简从,深入“一次办好”改革一线、紧盯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健全“一次办好”改革工作台账上报机制,各部门每月及时上报改革进展,强化督导检查和推进落实力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创新模式 简化流程 让群众更满意
高新区工委委员、组织人事部部长、高新区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领导小组副组长杨新国强调,高新区“一次办好”改革,目的是要实实在在为企业降低成本、松绑减负,为群众搞好服务。将改革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实际效果上,是推动“一次办好”改革破好题、起好步的关键。高新区创新工作模式,优化办事流程,让服务更高效,群众更便捷。“一窗受理、一网联办”让“保姆式”服务更贴心。政务中心按照业务性质、业务关联度设置“一窗受理”综合服务区,设立市场准入(证照分离暨证照一体化)、国地税联合办税、投资建设项目、不动产登记、社会事务、人社保障、其他综合业务等“一窗受理,一网联办”业务模块。办事群众只需按照办事指南要求提交材料,审批办理工作通过“内部流转”,统一窗口出件,避免了企业和群众在不同单位服务窗口之间来回奔波。高新区开展“11个专项行动”,将“一次办好”改革措施具体化,重点为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三项行动,大力精简环节、材料和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确保3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事项,5个工作日完成不动产登记相关事项,45个工作日内完成包括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在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日前,高新区已实现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完成,一家广告公司用时1.6个工作日办完各项开业手续,享受到“一次办好”改革、缩短企业开办时间政策的红利。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实践,“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政务服务模式如今已经成为高新区一张亮眼的“名片”,为助力“一次办好”奠定了基础。
抓作风 整行风 护航优质高效服务
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淄博高新区抓住这个牛鼻子,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同“一次办好”改革协同推进。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明察暗访,借助《高新区通讯》和“淄博高新”频道平台,设立“聚焦”一次办好’打造三最城市”专栏,及时曝光和查处“四大重症顽疾”,激励鞭策干部担当作为转作风,提高服务效能。驻窗口部门配备科级干部驻大厅带班坐岗,并将业务精、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配备到窗口负责人岗位,挑选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端正、计算机运用熟练且年富力强的人员担任窗口工作人员,全面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为规范窗口人员行为,高新区政务中心推出履职尽责“负面清单”,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仪态仪表、服务用语等方面的违规违纪、错位缺位的底线红线划出来,确保工作人员在履职尽责、服务群众中不逾矩不越线。
找准堵点 精准发力 让群众更满意
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老百姓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一次办好“改革需盯紧群众办事中的“堵点”,将其作为改革的发力点。高新区各部门“一次办好”改革工作从老百姓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寻求突破,纷纷行动起来,围剿“堵点”。政务服务中心在大厅公布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电话和主任电话,接受群众咨询和投诉,听到群众声音,用好“投诉”这把监督利剑。建设部门窗口推行行政审批服务全方位“双告知”,对企业或群众在办理审批事项的前置审批条件和后续可能涉及办理的审批事项进行明确告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群众跑一趟办好事。高新区社会保险事业弹性延长对外工作时间,保证做到当日业务不留号,杜绝办事企业群众“多跑腿”现象发生,并在大厅张贴操作流程,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企业应用U-KEY准确完成社保基数调整申报准备工作。高新区法院与淄博融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订诉讼保全担保合作协议,为特定群体当事人诉讼保全提供免费担保、降低担保费用,在淄博高新区注册且为高新区纳税十强企业,高新区及省、市重点项目企业,在高新区注册的中小微企业均属特定群体当事人,降低高新区企业维权成本,改善高新区营商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