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在成都高新区举行

   2018-10-25 成都高新区
80
核心提示:创新药物研发的核心是什么?新药研发的最前沿技术是什么?未来走向如何?如何迅速发现创新药物对应靶点……10

创新药物研发的核心是什么?新药研发的最前沿技术是什么?未来走向如何?如何迅速发现创新药物对应靶点……10月18日、19日,2018创新药物发现的前沿与实践国际高峰论坛、第8届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在成都高新区举行。两场论坛均聚焦创新药最前沿,并就药研发实例、新药研发跨界合作与转让等焦点进行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前7届轮流在美国波士顿和瑞士苏黎世举办,本次是首次来到成都。作为此次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高峰论坛主办方之一,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先导药物”)董事长李进介绍,从今年开始,该论坛以后将轮流在美国、瑞士和中国成都三地举办。

DNA编码化合物库

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在新药发现领域,DNA编码化合物库设计及筛选技术是当今业内公认的最前沿技术之一,备受国内外生物药企青睐。

“就像拼图一样,DNA编码化合物库可以将数以亿计的”种子’化合物进行”拼图’,同时跟问题分子”靶点’放在一个相对固定空间内,通过”种子’之间相互竞争自动筛选匹配,实现”种子’与”靶点’的完美拼接。这样,做成药物的种子就筛选出来了。”李进介绍,传统化合物库合成成本高、存储空间要求大、筛选条件要求严、自动化匹配程度要求高,可供筛选的化合物库的容量一般在百万级左右,而DNA编码化合物库中的“种子”数量可以达到百亿级、千亿级,“成都先导的DNA编码化合物库目前已经有3000亿个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他说,上亿级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大大缩短了新药发现周期,“可缩短新药周期2至3年,提高了重大疾病疑难靶点药物发现效率,加速了新药上临床时间。”

据了解,目前全球掌握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的企业仅有4家,美国葛兰素史克、X-Chem、丹麦Nuevolution以及中国成都先导药物,而目前成都先导药物在小分子领域位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可基于此技术进行规模化新药研发合作的3家公司之一。“成都先导目前已于辉瑞、赛诺菲、默沙东、强生、天力士集团、扬子江药业等国内外知名药企建立了新药合作关系,加速新药研发进程。”李进介绍。

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今,全球公开的基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的新药研发合作数量有64家企业。其中,美国X-Chem合作数量占25%,丹麦Nuevolution占12.5%,而先导药物合作数量占比高达34.4%,居全球第一。

“生物药”更精准

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两天来,这两场高峰论坛,既有政策解读及新药研发前沿分享、新药研发实例分析及AI、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也有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临床候选化合物实例分享。“往届只有三四百人参会,此次注册就有1500多人。”李进称。

两场高峰论坛中,超过50名行业大咖聚焦新药创新话题分别做主题演讲,研判智慧医疗产业新趋势,热议新药研发新靶点、新技术等。其中,创新药未来的趋势走向是最热话题。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每年申报的新药数量是四五十个,其中可以看到,化药的数量基本不变或者是在变少,生物药的数量在逐步增多,包括疫苗、生物制品、细胞治疗等,美国市场销售前20位的药品中,生物药占了40%,未来生物医药是发展趋势。”在药智网联合创始人李天泉看来,相比化药,生物药更精准,“中药可能是多靶点,而一个真正好的化药,虽然可能只作用于一个靶点,但却有若干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副作用;而生物药在化药的基础上更加精准。”

通过交流碰撞

进行“开放式创新”

两场论坛在成都、成都高新区举办,在李进看来,这搭建起了生物医药前瞻资讯和前沿思想交流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对接创新资源、促进跨界商务合作的国际商业平台。“创新药研发有几个关键因素,除了人才、资本、政策之外,还需要信息的交流和碰撞。通过交流、合作、碰撞,找到好的突破点、合作点,这才是业界欢迎的”开放式创新’。”

对于第8届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教授Dario Neri说,成都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在他看来,论坛今后轮流在美国、瑞士、中国成都三地举办这一改变非常不错,“此前已经参加过一次,这次来成都我看到不仅参加人数数量在猛增,各项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而在成都先导药物开发首席科学官Barry Morgan看来,这是一个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结合,对成都整个生物医药以及成都生物产业发展都有深远意义。

开幕式上,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做了现场推介。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启动建设两年来,已引进4个诺奖团队,累计签约项目110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