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98年的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年栉风沐雨,因改革开放而生、而兴、而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走向现代,成为德州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更成为德州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新高地。站在新起点,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奔跑。
隆冬时节的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依然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宽阔的道路,高标准建设的创新园,加上车间内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图景。而在二十年前,这里还是荒郊旷野。伴着改革的春风,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批准设立,1998年3月启动建设。回想起初建时的情景,二十年来一直跟企业打交道的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海荣感慨万千。
2012年3月,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借助“1+3+1+1”“双招双引”工作体系,经开区确立 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大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六大产业集群。威讯半导体、凯旺新能源、博德生物、越海光通信等120个项目竣工投产,到位资金306.1亿元。绿地创新谷及金融港、有研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华创融盛等95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44.8亿元。这些高大上的项目让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德药制药2014年来到经开区,4年间,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一倍,得高宁、咖啡酸片、亿松等多个产品为全国首创,独家生产。
晋级“国家队”多年的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为东部城区建设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试运行一年来,已经吸引95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地生根。
像祥音这样的各种创新要素加速汇集,激活东部新城发展新动能。
如今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前不久入选国家级双创平台,又一次摘取国字号桂冠。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20年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布满奋斗者的脚步,改造旧动能、建立新优势,实现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全市3%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8.2%的生产总值、12.1%的财政收入。2017年不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都是全市首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