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包头稀土高新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2018-12-24 包头稀土高新区
76
核心提示:11月24日,高新区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园内,随着智能机器人将坩埚内的白色粉末倾倒出炉,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

11月24日,高新区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园内,随着智能机器人将坩埚内的白色粉末倾倒出炉,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最大孵化项目——“5N高纯氧化铝项目”中试成功并产出首批产品。这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这一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在包头成功转化。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是包头市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姻”建成的“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新型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近年来,高新区全面开启“政校”合作新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借助院校“科研外力”,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为目标,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有效服务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校“联姻”

加速技术转移转化

自2014年成立技术转移中心以来,高新区高度重视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引进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和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两大科研院所,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基石。

2018年8月13日,随着世界首条稀土硫化物着色剂隧道窑生产线正式开炉点火,这个由中国科学院张洪杰院士团队经过10年呕心沥血研发的“绿色环保稀土着色剂产业化”项目,在高新区绽放出产业化的丰硕成果。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文浩说:“这标志着中科院在稀土高附加值下游应用领域实现了原创性突破,对高附加值稀土新材料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搭平台、促创新。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落户高新区3年多来,已推动拓又达稀土永磁电机研发中心等18个项目实现落地转化,成功研发出PVC热稳定剂、新一代高品质稀土钢、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纯稀土金属靶材制备、世界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驰影A30磁共振诊疗车等一批引领性技术成果,快速打通了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中心累计组织协调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23个院内研究所、39个研发团队、300余名科研人员到包头开展技术讲座、学术交流、项目对接等活动;与本地科研人员联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与以包头金蒙汇磁为代表的24家当地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建技术研发中心5个,合作培养高层次技术人员30余人。

同样以“强大科研力量为支撑”的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经过两年的发展,也已成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又一“智力”保障。

截至目前,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已孵化项目公司13家,技术服务当地企业140家,培训应用型人才800余人,并建成了“上海高校十校材料学院联盟包头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智能热处理院士工作站”、“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作为科技与产业的连接器、成果产业化的助推器、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应用型人才的哺育器,目前,两大科研院所已成功转化重点科技成果32项,转化成交额达5.2亿元,创造产值近30亿元,正成为高新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人才“护航”

提升自主创新质量

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有效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聚智聚才,创新创业,眼下,像中科院院士张洪杰团队这样一批高层次人才,正通过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新型研究机构与高新区“结缘”,助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8月14日,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创新产业园区内,5万台套精密伺服电机加工示范线正抓紧安装调试中,项目将于今年12月底正式投产。据悉,包头中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电工所顾国彪院士团队和科技部“万人计划”赵欣博士团队的力量,致力于精密伺服电机产业化研发,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增强了我国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话语权。

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加大政策扶持、资金奖励、柔性引才力度,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先后引进了以张洪杰院士、李依依院士和夏原研究员为核心的科学家团队,累计引进培育“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草原英才”、“鹿城英才”等112名;培育“草原英才”、“鹿城英才”产业创新创业团队36支,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服务管理体制和优质的人才服务环境,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引进来,用好人才是关键。高新区持续深化政校合作,园区、高校合作,校企项目合作,全力支持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机构发展壮大。积极推行企业青年科技创新“1+1”行动计划,选拔企业的青年科研骨干与中科院的专家、博士进行“一对一”交流,实现“点对点引智对接”。在包头长安永磁电机公司,技术骨干苏锦智通过与中科院电工所连广坤博士的成功结对,重点攻克企业稀土永磁电机制造技术强而缺乏控制器生产的技术难题,目前,“1+1”行动计划已累计结对培养企业科技人才21人,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如今,高新区正借助“技术”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东风,积极汇聚澎湃的科技和人才力量,为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