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来,多位院士将院士工作站“密集”落地徐州高新区。
去年4月,“中国肝胆之父”吴孟超院士将江苏吴孟超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及江苏吴孟超医学高科技创新转化中心落地高新区,致力将徐州打造成淮海经济区肿瘤治疗和研究高地。
去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蹇硕高设立在徐州高新区的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将从事高性能橡胶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工作,预期在未来3至6年形成5亿元至6亿元的产值。
去年12月,在2018中国(徐州)第八届安全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暨安全及应急先进技术推广交流会上,又有夏照帆、王兴治两个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致力把中国高新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安全谷”。
高端人才之所以选择在徐州高新区或开启、或延续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其原因除了徐州在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产业集聚示范效应日益凸显外,还与徐州高新区此前出台的人才新政不无关系。
这个被誉为“苏北最强”的人才新政共34条包括8大部分,其最大的亮点在于,针对层次更高、扶持力度空前、服务体系完善,打破了传统的模式。
“对于诺奖得主、国内国外院士等顶尖人才,最高给予5000万元项目资助;对于国家领军人才,给予200万元至400万元创业项目启动资金;企业全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的,给予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对于本科生、硕士、博士等产业人才,分别一次性补贴6000元、10000元、20000元……去年3月,我们首次兑现人才新政,拿出了2700万元作为人才扶持资金,预计全年这个数字将达到8000万元。”徐州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王佳川说。
在王佳川看来,政策的兑现,就是最好的宣传。这其中,夏照帆院士就是经吴孟超院士“介绍”而选定在徐州高新区设立院士工作站的。“在上海举行的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恳谈会上,吴孟超院士发起成立‘徐州医学与生命科学院士专家联盟’,并帮我们跟夏照帆院士搭上了线,夏院士在今年两会期间曾建议建立中国创伤救治智库,创建‘城市生命安全智慧地图’,了解到徐州高新区有全国首家安全科技产业园,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同时又有最强人才新政为创业保驾护航,两个多月的时间,夏院士的工作站就完成落地并揭牌。”王佳川告诉记者。
除了国内顶尖人才,人才新政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渐显现。“以前高新区的国外顶尖人才大多来自俄罗斯、德国、加拿大等地,去年以来,芬兰、比利时、法国等地的学者专家纷至沓来。相信今年人才新政的引才效应会全面显现,徐州高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将会更高。”王佳川说。
除了人才新政,在招才纳贤方面,徐州高新区还有一系列的创新之举:
首创“海外合伙人+跨境孵化加速平台”模式。利用IUIA淮海国际创新中心的丰富海外创新资源,徐州高新区成功引进20多个海外合伙人,通过“海外合伙人+国内合作人+创业大使+创业大赛+创业营”的跨境孵化加速新模式引入跨境项目资源。依托海外合作人在徐州高新区注册成立跨境孵化加速公司,并在4个国家建立了跨境孵化加速中心。同时,IUIA淮海国际创新中心与中国矿大、江苏师大两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资助奖学金的模式让高校优秀学子为海外项目在徐州落地过程提供服务,探索了企业及高校合作新模式,实现了高校、海外项目、创新孵化器多方共赢,有效地促进了相关产业项目及人才的落地。
举办国际名校创新创业大赛。去年以来,徐州高新区先后在德国和美国举办两场名校创新创业大赛。两场大赛不仅吸引了多家著名大学及孵化器项目的参与,也促成多个获奖项目落地铜山,与园区内企业牵手,完成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Nelumbox冷冻盒是中德大赛的获奖项目,它的智能隔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以广泛应用于便捷式运输温度敏感药物,能够保证昂贵药物的安全性。项目路演后,当天下午就与园区内的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市场合作意见。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完成注册,两家企业正在谋划今后的深度合作。”王佳川告诉记者,“近期,徐州高新区还将启动中欧创新创业大赛,遴选匹配徐州产业特点的海外优秀创新前沿项目并促进其落户徐州,不断努力为徐州高新区引进海外项目的落地实践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为了让科技成果尽快与实体经济发生关系,2018年,高新区与滑铁卢大学和中乌等离子技术研究院进行积极对接洽谈,先后成立中加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中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与中国计量大学签订共建“中国计量大学徐州产业计量与检测创新中心”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共建智能健康科技联合实验室达成一致;支持骨干企业建立“一站两院三中心”,最高给予50万元的奖励。目前,高新区已建有6家高校创新中心。2018年,申报省级平台载体5家,其中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江苏省省级众创空间。获批省级平台载体3家,其中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江苏省省级众创空间。
让高端人才来了就不想走。王佳川坦言,虽然被誉为“苏北最强”,但高新区人才新政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差距仍在,“但我们觉得,很多高端人才来高新区是为了干事业,帮他们干成事业,做大做强,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是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最大吸引力。”为此,高新区设立规模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信保基金,同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首期规模1亿元,支持各级各类重点人才企业的成果产业化。针对高层次人才的生活需要,徐州高新区还以人才公寓的方式,分层分类为各类人才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完善子女入学政策,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提供出入境便利,建立人才服务卡制度。
“未来,徐州高新区的智力成果转化或产业化将迎来爆发期。”王佳川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