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1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2011-05-09 上海市科委
36
核心提示:2011年4月27日上午,上海市2010年度科技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

 

  2011年4月27日上午,上海市2010年度科技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沈晓明副市长宣读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0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人员)的决定》。授予25项成果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0项);授予32项成果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授予240项成果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6项、二等奖68项、三等奖136项);授予德国数学家德乐思(Andreas Dress)国际科技合作奖。授奖总数298项(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徐至展和上海外高桥第三电厂冯伟忠代表获奖单位和个人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重点奖励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原始性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培育战略性产业、促进城市安全、健康生态发展和推进区县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2010年度获奖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技支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一批参与重大新药创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国家重大专项的创新科技成果受表彰。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重大装备等产业领域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突破,为上海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例如,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周畅博士领衔开展了先进封装光刻机研究,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封装分步投影光刻机,申请了74项发明专利,获得30项软件著作权,设备功能与国际知名半导体公司ULTRATECH的AP300型步进光刻机相当,对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意义深远。
  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涌现。一批与海洋科技产业直接相关的项目获得奖励,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及其周边省市海洋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获奖项目不仅促进了上海本地经济发展,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华东理工大学于建国教授研究团队经过整整十年的联合科技攻关,在盐湖钾镁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核心装备与工程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反应结晶耦合-热分解法制备无水氯化镁工程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和“年产100万吨氯化钾工业装置冷结晶粒度控制技术与产业化应用”两项重要成果。项目实施两年来,直接为西部企业新增产值达2.22亿元。
  三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成果增多,发明创造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增强。获奖项目中,已获国内外发明专利596项;获实用新型专利809项;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204项,合计2609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明显增多,科技对于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显著增强。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陆卫研究员针对半导体照明材料在空天、海洋等特殊环境下应用的高可靠性难题,发明了高可靠性氮化镓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材料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并实现LED白光照明材料在国际上的首例空天应用,比美国、日本等国家至少提前了4年。研究成果已实现产业化,中高端发光二极管年产量达1840KK粒规模的生产能力,3年产值达4.5亿元。
  四是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凸显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一大批企业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奖,提升了行业发展水平,有力促进上海经济发展。获奖项目中,企业牵头独立完成的成果125项,占42.1%;大专院校牵头完成的成果100项,占33.7%;科研院所牵头完成的成果38项,占12.8%。企业牵头完成的获奖项目总数首次超过高校和科研院所,雄居榜首,同时也反映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态势。比如,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冯伟忠研发团队,通过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解决了机组运行可靠性和效率下降等诸多难题,提高了锅炉效率,降低了汽轮机热耗和厂用电耗,在降低燃煤发电机组的能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最高效的火电发电机组。
  五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一大批惠及民生的科技成果获奖。在2010年获奖项目中,具有知识产权、促进民生发展的成果有151项,占全部获奖成果的50.8%。科技为健康城市、绿色城市、安全城市的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院士长期从事听觉医学和耳神经-颅底显微外科的研究,通过人工耳蜗的实验研究和医学转化,创新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和创建临床规范,完成48例国产人工耳蜗植入临床验证,总有效率100%,为聋残人带来了福音。
  六是基础研究优势依旧明显,提升了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一批原创性突出、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研究成果涌现,论文总数和总被引用次数大幅增长,标志着基础科学产出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据统计,获奖项目发表论文总数8966篇,比上一年度增加8.5%;被SCI、EI收录3449篇,比上一年度增加6.3%;被国内外同行引用次数34237次,比上一年度增加46.5%。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程度显著提高,基础研究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徐至展院士提出并创立了国际同类研究最高水平的周期量级强场超快极端条件,被国际著名物理学家J.Wolf评价为“代表了有希望产生高能量周期量级激光源的新技术”。
  七是助推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企业人才和年轻人才成为亮点。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来自企业的125人,占获奖总数的42.1%,企业第一线科技人员逐步成长为本市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获奖人员中,55岁以下获奖者占获奖人员总数的90.8%,45岁以下占66.5%,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占28.7%,中青年科技人才已逐步成为本市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上海市科委)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