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经开区积极推进土地“做除法”,实施“三旧改造”、“腾笼换鸟”、“退二进三”,“建设标准厂房”等措施,鼓励企业内引外联,关停并转,发展银川经开区主导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政府收回土地方式为主,合作、转让、退出、租赁等形式并举的鼓励措施,加大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工作,全面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土地效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打造千亿级升级版经开区夯实基础。
一、优化用地布局,为重点区域提供空间,为重大项目做好保障。一是银川经开区晶体材料产业发展基地化解利用宁夏东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204.82亩闲置土地。2016年引进银川隆基硅5GW单晶硅棒及切片项目,在顺利实现闲置土地盘活利用的同时,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仅该项目实现年产值约25亿元,亩均产值659万元。2012以来,银川隆基硅股份有限公司在银川经开区已经建成并使用土地面积约1099.4亩,化解闲置低效土地约661.02亩,实现产值110亿元,即将开工建设的15GW单晶硅项目又将化解闲置土地445亩,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50亿元。二是充分发挥经开区管委会桥梁纽带作用,分别促成力成电器、顺宝钢结构、中田特种车辆公司转让土地及旧厂房用于银和半导体二期、华承轴承、中太镁业公司新项目用地,化解闲置低效土地约344亩,厂房等建筑面积约43000平方米。
二、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增量扩张向存量盘活转变。银川经开区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目标,积极转变思路,从外扩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一是通过建设标准厂房,把一些具有通用性、集约性且分散的中小企业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小于5000万元的项目,集中布局在标准厂房,如建设银川经开区晶体材料产业园、战略新材料产业园、金凤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等7个标准厂房区,建筑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二是引进了长江精工、中太镁业、石墨烯等公司,按项目需求定制化建设厂房建筑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三是对于经济效益低下且无发展前途的企业进行停产评估,以货币补偿的方式,收回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对于项目前途较好但是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停产亏损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资产重组、企业之间兼并重组、包装招商、部分转让土地使用权等方式置换成一批高科技、高效益的项目。如收回银星能源118.6亩低效土地,并促成银星能源与东方电气项目合作,化解低效土地222亩,闲置厂房约30000平方米;协助富鹏工贸和宁夏四季青冷链物流公司办理相关手续,助推企业融资,促进企业正常运转,完成117.15亩低效土地处置。截至目前,银川经开区已累计盘活闲置低效企业38家,面积约4200亩,其中盘活闲置土地企业19家,占地面积约1600亩;盘活低效企业19家,面积约2600亩,盘活闲置厂房约26万平方米,在2018年度银川经开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综合评价得分86.28分,与上轮全面评价综合得分81.02分相比,提高5.26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变“阔出手”为“精细算”狠抓土地效益。银川经开区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管控项目用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狠抓土地效益。一是在项目引进、设计审查等方面加强规划控制,鼓励开发和使用标准化、定制化厂房,在规划管理部门出具工业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时,增加容积率下限要求,引导入驻的企业利用存量土地改扩建多层厂房或实施改造加层来增资扩股、扩大生产,提升土地开发强度;二是严控增量用地和优先使用存量用地,2015年至今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建设用地938.13亩,2019年一季度启动建设的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进出口加工基地项目等计划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43.4亩。2019年,银川经开区新建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规划总建设用地1136.47亩,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用地282.12亩,二期建设用地497.05亩,三期建设用地357.30亩。项目先建设一、二期,预计总建筑面积77.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6.5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12.3亿元,二期项目投资24.2亿元。还将为隆基硅3GW单晶电池、15GW单晶硅棒建设定制化厂房,规划选址面积694.26亩,总投资67.5亿元,亩均投资强度800万元以上。
下一步,银川经开区将结合外省市经验,学习园区先进管理方法,不断优化创新闲置低效用地处置模式,探索政府收储改造、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新引入市场主体改造开发、政府与社会力量联合开发、社会多方合作开发等多元化模式。同时,就企业关心的降低工业用地地价、差异化土地使用税、减免闲置低效土地交易税等方面展开研究,全面夯实土地要素基础,助力打造千亿级升级版银川经开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