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川西北草地产业化治沙试验示范基地,2013年5月,四川省科技厅与红原县人民政府共同签订了“合作共建川西北草地沙化治理生态经济新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框架协议。协议按照厅、州、县共建机制,整合省、州,县资源,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牧民参与、产业发展”为原则,将生态经济理念与沙化治理相结合,力争探索出一条成本低、效益好、可持续的沙化治理新路子。按照协议约定,一期种植面积共计1005亩,其中固定沙地562亩,半固定沙地104亩,流动沙地339亩。
基地建设至今,已完成包括秦艽、红景天、三颗针、沙棘、大黄、独一味为主的多种配套种植模式的示范区建设和混和种植模式的推广区建设,各示范区种苗移栽种植共计209万株,其中种植麻花艽19万株、萝卜艽45万株、大花红景天28万株、狭叶红景天39万株、三颗针17万株、沙棘24万株、独一味7万株、唐古特大黄8万株、掌叶大黄22万株,点播种子共计80kg,其中独一味种子10kg,秦艽种子30kg,大黄种子40kg。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各示范种植区种苗、种子生长良好,在贫瘠的沙化土地上,成活率普遍达到了40%-50%。
基地建设过程中,遭受特大冰雹灾害和面临缺水困难。5月28日,项目基地遭遇特大冰雹,长势良好的种苗遭受严重损失,损毁达30%以上。科技厅得知灾情后第一时间组织项目实施单位补苗、补肥和种植工作,把基地种苗受损降到最低。另外针对缺水问题,我厅组织省农机院专家赴基地现场调研,引入太阳能灌溉装备,进行提水灌溉。这是太阳能光伏节水灌溉装备首次引入高海拔地区,也是解决高寒地区灌溉用水问题所做的有益尝试。
为了切实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厅有关领导和资源研究院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先后数次赴现场实地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力争把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