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相城高新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路径探析

   2018-12-24 相城高新区
49
核心提示:相城黄埭高新区冯梦龙村冯埂上自然村将冯梦龙文化融入田园风貌、布局形态、功能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

相城黄埭高新区冯梦龙村冯埂上自然村将冯梦龙文化融入田园风貌、布局形态、功能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快发展农文旅业态融合特色。日前,冯埂上自然村入围“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三批试点候选村庄”,成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样板。

近年来,黄埭高新区在推进“一核两片三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同时,高起点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乡村产业、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让城市与乡村交相辉映,田园与产业相互滋养,乡贤文化与美丽村庄相得益彰,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让城市与田园“相互滋养”

占地3.2平方公里的冯梦龙村,由18个自然村组成,先后荣获省文明村、省生态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廉洁文化建设示范点、市城乡一体化先进集体等称号。作为冯梦龙历史文化的孕育地和发祥地,黄埭高新区厚植名人文化优势,以冯梦龙村的冯埂上自然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文化、生态、旅游与农业结合的融合业态发展。

冯梦龙村冯埂上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范围62.71公顷,涉及156户、666人。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中,将冯梦龙文化融入田园风貌、布局形态、功能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按照规划,分步改造提升村内基础设施、绿色景观和服务功能;修复冯梦龙故居,建设冯梦龙纪念馆、梦龙书院、四知堂等文化载体;厚植乡田生态,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一产三产主导,二产延伸”的发展模式,建成林果、水稻、养殖3个“千亩基地”,林果基地产业引种了猕猴桃、葡萄、樱桃、东魁杨梅、蓝莓等,水稻种植产业则是采用夏季种植水稻,冬春种植油菜的“油稻轮作”方式,既提高土地利用率,也提升田园风光观赏价值。

从促进冯埂上特色田园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冯梦龙村成立了文化旅游公司,带动103家农户参与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解决了20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开展的特色田园游、冯梦龙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动,吸引大批游客从城市来到乡间,在亲近大自然优美景致的同时,也沉醉于这里浓郁的人文氛围。

冯埂上自然村只是黄埭高新区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埭高新区打造“一核两片三区”产城融合空间新结构,提升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能级,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科技新城转型。同时,把城市功能和精细化管理服务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在一起,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据各村情况因地制宜地在乡村产业、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建设方面加大支持,打造康居乡村、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现代农业园等,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智慧农业

希望田野插上“科技之翼”

总面积1.67万亩的黄埭高新区循环农业示范区,是苏州市首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内有优质水稻、高效园艺、特色水产、生态林地等,生态循环与田园家园融合共生,构建绿色经济、宜居宜业、美丽休闲、都市体验的乡村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集群。如今,园区建成了新能源智慧温室大棚、生态循环农业控制中心等,通过数据监控采集、智能电力温控等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3000多平方米的新能源智慧温室大棚,使用太阳能玻璃覆盖,采用无土栽培、盆栽技术培育地产蔬菜及铁皮石斛等,大棚的光感、湿度等都靠智能化技术管控,天窗、湿帘、遮阳板等所有设备用电来自光伏发电;2800平方米的生态循环农业控制中心,包括智慧农业控制中心、监测中心、展示厅等,可提供园区果品基地可视化监控,构建电子商务体系和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并利用网店、微信等进行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

三埂村新型职业农民顾德宝承包的30亩农田就在循环农业示范区里。2017年开始,顾德宝探索尝试稻、虾、鱼立体种养模式,每亩稻田里放入50斤左右的龙虾苗和300尾鲫鱼苗。水稻不施农药,虾鱼喂养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起捕时能收获200斤,按每斤25元批发价计算,每亩水稻田的小龙虾收入约5000元,加上稻米和鲫鱼的收入,每亩稻田的效益在1万元左右。明年要扩大规模,承包地至少要超出50亩。”顾德宝说。

像顾德宝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在黄埭高新区目前共有37名。在技术输出上,黄埭高新区与浙江大学携手,成立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合作基地,通过产学研合作,提供政策咨询、科技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指导农业生产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绿色食品企业、无公害农产品企业、贷款贴息补助和推荐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等多种方式,黄埭高新区鼓励支持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新巷”水果、“子若”克伦生葡萄、“天福”西瓜子和“健飞”肠衣等农产品被评为“苏州名牌产品”。

乡风文明既要留住“根”更要守住“魂”

胡桥村和冯梦龙村是黄埭高新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一户一码”实名制、扫码“收”垃圾的村庄。每户村民家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桶上都印有各家专属二维码,工作人员结合垃圾分类管理App,每次清理垃圾时,打开手机App扫描二维码,可以对每户村民家中的垃圾数量和分类情况进行记录和评定,让垃圾分类“玩”出不一样的花样。村里根据垃圾分类情况,以积分形式给予村民相应奖励。目前试点开展“一户一码”垃圾分类的村民户数,冯梦龙村有200多户,胡桥村有136户。通过此种方式鼓励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

如果说美化乡村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是留住乡村的“根”,那么传承特色传统文化则是守住了乡村的“魂”。在冯梦龙村,至今流传着冯梦龙躬耕不辍、诗书传家的优良家风,为了进一步挖掘冯梦龙文化在家风传承方面的丰富内涵,村里组织整理冯梦龙修身齐家名言100句,征集“好家风好家训”,印制后送进每家每户,促进了村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就在日前,相城区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名家们还向村民们赠送了好家风好家训书法作品。

冯梦龙村还以培育好家风、涵养乡风文明、打造村民精神家园为切入点,开展“文明户”“好家风户”评选活动,由村委会工作人员、村民代表、退休老师、党员代表等组成的村理事小组收集村民推荐和自荐的申请材料,入户走访了解每户家庭的实际情况,依据村委会制定的环境卫生、团结互助、家庭和睦、敬老爱幼等10条标准进行比选,评选了首批31家“文明户”和“好家风户”,并制作相应的文明标识张贴在获选村户家中进行鼓励和宣传。

冯梦龙村作为乡村振兴典型,坚持品牌立村、文化铸魂,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路径,既注重打造特色田园风光亮点,又着力提升村民精神面貌,以乡贤文化引领乡村振兴。近年来,黄埭高新区加快冯梦龙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梦龙清风”廉洁文化品牌,推进冯梦龙文化传承和弘扬,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人们心灵、陶冶道德情操,用冯梦龙文化中的清风正气来涵育乡风文明,让乡村发展既有外观形象,更有灵魂依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