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是“从源头斩断贫困之根”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大龙开发区作为全市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3个承接地之一,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号工程”,将承接德江县和石阡县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2.7万人,截至目前已顺利承接2553户1.23万人入住。
强化安置区建设 创造安居环境
记者在大龙开发区德龙新区安置点看到,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外墙上“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的标语格外醒目。
邓红芳的家在德龙新区C区,走进她家就可以看见墙上挂着两幅照片。一幅是邓红芳家在德江的老房子,本身比较破旧,周围环境也算不得整洁;另一幅则是如今居住的七层小楼外形。新旧对比,生活住所变化一目了然。
“搬到这里生活条件要好很多,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邓红芳的言语和笑容中,流露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而其女儿姜雪艳则更直接地说出了现在的变化,“用水方便,交通更方便。”
在大龙开发区承接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之初,就将交通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谋划。为了做好承接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龙开发区选址修建德龙新区。新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紧邻就业、就医和就学地,以满足移民群众搬迁后续需求。
同时,根据“标准适度、功能齐全、经济适用、便利节能”的原则,按照“经济、舒适、适用、美观”的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从建筑节能、立面造型、绿化景观、停车设施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安置区品质。并在安置点新建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劳务合作社、文化活动中心、商业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全面提高安置点搬迁群众的幸福感。
依托产业优势 带动就业增收
良好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交通,完善的配套设施,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好房子”。但是,如何帮助如此规模的搬迁群体“快步过上好日子”呢?
就业是关键。大龙开发区依托园区工业优势,保障搬迁劳动力试用期工资在每月2000元以上。还组织技能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就业,搬迁户同等享受“雁归工程”、小额创业贷款、“3个15万”等政策,同等享受创业补贴和场租补贴等扶持政策。目前,德龙新区搬迁劳动力人数2730人,已就业1588人,其中省外就业785人,开发区就业803人。
此外,大龙开发区积极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立岗位数据库和就业数据库,成立专业劳务合作社,构建“一对一”帮扶的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1211”就业保障服务机制,推动辖区内打火机类、箱包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挥吸纳劳动力实现共赢发展的格局。劳务合作社带动高龄人员、残疾人、家庭主妇等300余人就业,有效解决了不同劳动层次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每月人均收入增加1000余元。
健全保障机制 共同迈向小康
安居乐业,搬迁群众正在小康路上一路前行。大龙开发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加大力度强化后续服务工作,健全保障机制,为搬迁群众迈向小康保驾护航。
大龙开发区在安置点建设社区党员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成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窗口。同时,在新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并完善医疗救助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先看病后付费”四重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和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参合就医特殊优惠政策,还将首批搬迁群众的合作医疗全部转到玉屏合医局,并发放合作医疗证。
同时,多渠道统筹资源,做好就学服务,优先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入学,为跨区域搬迁群众实行教育兜底政策。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户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结对帮扶责任机制,开展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还依托开发区企业聚集优势,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帮扶。
此外,大龙开发区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尊重搬迁群众乡土人文让群众记得住乡愁的同时,探索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模式,让搬迁群众相处融洽。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可融入”,是大龙开发区给出的回答。以一系列举措为抓手,大龙开发区正带领着搬迁群众共同迈向小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