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包头稀土高新区:招才引智打造双创强区

   2019-05-30 包头稀土高新区
94
核心提示:最近几天,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孵化企业包头中科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新苗异常忙碌,由他负责的稀土

最近几天,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孵化企业包头中科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新苗异常忙碌,由他负责的稀土光源“补光灯”技术正在吉林、内蒙古、山东等地区实现大面积产业化推广。就在一年前,毕业于西北农林大学的农学硕士秦新苗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所学的种子专业能与稀土碰撞并擦出火花,并在包头成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从家乡陕西前往深圳发展又辗转来到包头创业,在秦新苗看来,稀土高新区是最适合有志者创业的地方——这里是2017年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也是自治区首家全国双创示范基地。“诱人的引才政策、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灵活的体制机制以及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是吸引我来包创业的最大动力。”

近年来,高新区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以高层次人才为龙头、科技人才为主干、青年人才为基础,推动更多的群体投身创新创业。如今,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之上,像秦新苗一样的高学历科技人才正不断涌向包头,并“牵手”稀土高新区,借着强劲的政策东风和浓厚的创业氛围,开启自己的创业之旅。

厚植双创沃土

让创业梦想借势启航

2018年11月8日,哈木格文化传媒策划发起的中国·包头国际牛羊肉产业大会成功斩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优秀品牌展会奖”。这家在稀土高新区创业仅5年多的民营企业,成功将以牛羊肉为代表的绿色农畜产品、以蒙古族音乐为代表的草原文化推广到全国、推向世界。“在高新区,我们不仅得到房租场地方面的优惠,还有创业指导、各类政策等专业扶持,让我的创业梦从这里启航,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哈木格总经理叶飞说。

近年来,高新区结合自身发展特色,从服务品质、政策支持、双创生态、平台搭建、氛围营造等多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双创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高新区创业中心的中心区间道上,有一条著名的“创业街”,这里拥有“众创空间”、“创业咖啡”等多个新型孵化载体。2015年初,高新区依托创业中心,整合稀土大厦、总部园区、时代广场等楼宇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孵化基地,相继建成创业街、创COFFEE、金融超市等新型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同时,高新区扩大双创“直径”,以内蒙古留创园、内蒙古软件园、内蒙古大学科技园、内蒙古稀土专业孵化器等国家、自治区级孵化平台以及包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包头稀土新材料深加工基地为依托,构建起“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孵育体系,促进企业成长加速。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创新创业平台的促进下,高新区迅速吸引80后“万人计划”人才赵欣、“青电云”智慧能源云服务平台创始人周健以及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80后硕士田磊、周效等青年科技人才集聚。这些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在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同时,也为高新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加强顶层设计

为双创注入发展活力

借助国家全力营造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高新区抢抓机遇、立足长远,早在1992年建区开始,科技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便雏形初显,并率先在自治区范围内建成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自治区科技孵化事业的发祥地,为今天的“双创”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趋势,高新区陆续建成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创业孵化平台,推动建成了一批众创空间、创业工场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孵化载体。已建成的14万平方米高新技术孵化空间,目前累计孵化企业千余家,毕业企业近400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服务体系最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各类创业企业竞相发展,在这里生根开花。

高新区持续打造双创产业基地,按照“分类指导、一企一策”的思路,依托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鼓励兼并重组、盘活调整、合作共建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盘活空间存量、发展瓶颈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高新区依托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合作共建了中科院产业园、上海交大产业园、昊明新能源产业园、中科机器人产业园、稀宝博为医疗器械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形成“两院五园”协同创新架构格局。围绕稀土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组建产业化公司13家,转移转化科技成果33项,极大增强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

形成发展合力

打造双创示范领航区

创业和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的今天,更关乎一个地区经济的未来。

在高新区,创业风生水起,创新也如火如荼。

2018年11月24日,高新区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园内,随着智能机器人将坩埚内的白色粉末倾倒出炉,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最大孵化项目——“5N高纯氧化铝项目”中试成功并产出首批产品。这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这一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在包头成功转化。

高新区创新火花不断碰撞的背后,离不开良好双创生态环境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高新区先后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科技创新20条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区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在载体建设、企业创新、高端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政策、资金、平台、技术、人才的合力助推,高新区一批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永磁伺服电机、稀土改性蓝宝石、稀土氧化物涂层等产业化项目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填补了产业空白;希捷环保脱硝催化剂项目产品综合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昊明新电源镍氢动力电池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超导磁共振、江馨微电机智能驱动电机等项目填补自治区产业空白……

2018年,高新区在稀土、装备制造、大数据等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成果转化项目200项,13家装备制造企业的16项产品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首台套首批次产品,占全市的60%。

如今,肩负使命的高新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征程上正蓄势逐浪,阔步而行,努力打造“双创”示范领航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