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6月29日封关运行以来,合肥综合保税区至今已满“四周岁”。记者昨日从庐州海关(筹)获悉,4年来,合肥综合保税区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海关监管货运量累计达29020吨,审结进出口报关单97473份,进出口总值达21.7亿美元,为该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作为合肥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合肥综合保税区是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一块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合肥综保区内共有晶合集成电路、新汇成微电子、视崖显示、奕斯伟材料等25家企业,总投资249亿元人民币,涵盖集成电路、半导体、液晶面板整机等新兴产业领域,还涉及供应链服务、保税研发、跨境贸易等充分体现综保区开放平台特色的项目。
根据国家对综合保税区的发展规划,庐州海关(筹)根据区内企业实际需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的报关模式,同时针对集成电路企业生产需求的特殊性,对高资信企业开展“7×24小时”系统自动审批;对境内出入综合保税区不涉税、不涉证、不要求退税且不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物品实施便捷进出区管理模式;支持综合保税区区内企业利用剩余产能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业务;积极探索开展“融资租赁”、“先出区、后报关”模式,提高海关通关便利化水平。
今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共提出21项具体便利举措,庐州海关(筹)及时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改革举措,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据海关统计,2019年1~5月,合肥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5.19亿美元,同比增长64.8%。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