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郊结合部的许多农民变成了市民。但在上楼进城的同时,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不适应,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亟待关注。如何通过定位精准的公共服务提高这个群体的获得感,我们去南通开发区小海街道的星富社区看一看。
每天下午,星富社区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两点开始,老人们就跟上班打卡一样准时来,一直待到下班。2017年5月刚开放时,这里只有休息床,行动不便的老人来不了,能来的老人不愿意用。社区党支部做了调研,把床全部更换为软沙发。从那时起,居民老沈就成了常客。
不仅要让有闲的人悠闲,还得帮闲不住的人找事做。61岁的社区居民周友香自幼残疾,虽然通过拆迁获得了社保,有了退休金,但老周不想“坐吃山空”。今年元旦社区“残疾人之家”开张,提供手工活的兼职,老周报了名。如今这里已经吸收了10名残疾人。
星富社区有7000多常住人口,除了2000多非户籍人口,大多都是小海人,打破原来的村组住进了楼栋单元,原本的关系反而生疏了,社区的凝聚力不强了,社区党总支以党建为抓手,通过180多个党员带动周围的人为社区出力,社区文艺志愿者组建了“海星”文艺队,跳出了亲如一家的新邻里关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