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市政府作了关于重庆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情况的报告。报告披露了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高新区以西部槽谷地带为核心载体,实行“一区多园”模式,形成规划统一有序、管理高效便捷、资源有效整合的格局,为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打造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引擎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学城产业布局迈开步伐 “独角兽”企业纷至沓来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两山、两江之间”的重庆西部槽谷地带即是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将会有哪些产业布局?
其实,从今年智博会上就可以初见端倪——
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重庆高新区有多个企业携带“黑科技”参展,展示在发展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推广智能化应用上的良好发展势头,也收获了许多亮眼成果,洽谈达成项目19个,涉及投资金额约261亿元,未来产能将达1300亿元。
从具体签约项目上,可以看出科学城产业布局迈出了坚定的步伐。“独角兽”企业明略科技集团与重庆高新区在智博会上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重庆高新区建设西南区域总部、智能制造全球业务总部,打造“智能+高新国际示范区”。
智博会上,华为也将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选址在了科学城西永板块,助力重庆建设中国计算产业高地。
今年7月,智能物联网界“独角兽”特斯联也与重庆高新区达成合作,将在重庆科学城携手打造重庆光大新科技城,这也是特斯联目前在重庆布局的最大项目。未来,光大新科技城将形成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企业和相关应用产业创新集群,为重庆科学城智能升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树立模式典范……随着这些高科技企业的落户,重庆科学城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凸显出明显的集聚效应。
新动能不断生长拔节,智能制造补链成群,这是重庆高新区通过项目招引产生产业集聚效应、打造产业创新集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动案例。
为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努力建成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未来,高新区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5G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抗体疫苗、生物治疗等生物医药,石墨烯新材料、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发展有前瞻性、有竞争力、跨界融合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厚植双创土壤 让双创之花精彩绽放
创新,是推进重庆高新区高水准建设科学城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2019年5月22日,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五届重庆“高新杯”众创大赛启动。步入第五个年头的“高新杯”,已经成为重庆创新创业赛事的一块“金字招牌”,而赛事举办地——重庆科学城,其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已然成为诸多科技企业选择落户的重要因素。
5年来,重庆“高新杯”众创大赛建立了参赛辅导、创业培训、资源对接、项目落地、政策帮扶和创新精神激励六大众创众扶赋能体系,共吸引3210个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204个项目荣获重庆赛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118个项目推荐进入全国总决赛,35个项目在总决赛中获奖,助力大赛项目获得各级大赛奖金、政策补贴及投融资超5亿元。
自从2016年重庆高新区获批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以来,重庆高新区加大产业扶持投入,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各项产业扶持资金11.38亿元。
8月,育成公司如期收到重庆金积英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微客巴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计63.1万元种子基金公益参股、免息贷款还款。
重庆高新区种子基金由重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服务中心共同出资5000万元成立,委托重庆育成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能有效缓解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的资金紧缺问题,为企业雪中送炭。
重庆臻远电气有限公司就是在种子基金的帮助下,研发出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外同行的新产品,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还在重庆OTC科创板成功挂牌。
除了种子基金外,近年来重庆高新区陆续以助保贷、银政通、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等50余种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来帮助科技型企业发展,给企业“松绑”。目前重庆高新区已初步建立起科技金融体系,为重庆高新区600多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
创新的第一动力在澎湃,人才的动力在蓄积,体制的活力在拓展——目前,重庆高新区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等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数量均位于全市前列;全市获评国家A类等级的孵化器均在高新区。
重庆高新人意识到,唯有在创新发展征程上汇聚起磅礴力量,迈过科技创新的“关键坎”,方能书写决胜未来的新奇迹。
营造“近者悦、远者来”营商环境 让双创活力竞相迸发
自从诞生开始,重庆高新区就将改革融入发展基因中,以改革为契机,以创新为引领,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了企业的服务员,发扬“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的诚信务实作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全面激发全社会的双创活力,幸福感和获得感已浸润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重庆高新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围绕高新区发展升级、建设科学城,针对高质量产业、高品质环境、高水平服务等方面,重庆高新区深入企业、园区、基层调研200余次,完成调研报告56份,切实摸清底数“查短板”、聚焦问题“挖根源”、对标管理“找差距”,破解发展难点、体制障碍、创新短板等问题,带着真诚来,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为企业排忧解难。
重庆高新区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多家园区企业反映招聘人才困难等问题。对此,重庆高新区迅速安排相关单位积极对接各大高校,帮助企业引进高技术人才应届毕业生,同时用好用足高新区各项人才支持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引才成本,提升企业引才竞争力。
“重庆高新区从落户到办理工商注册、办公场地对接、提供创业种子基金、投融资对接、产业工业设计、市场渠道拓展、员工招聘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孵化培育服务。”辖区一家企业负责人说。
这只是重庆高新区“切实服务企业,营造‘近者悦、远者来’营商环境”的精彩缩影。
重庆高新区充分发挥“大部制”“扁平化”“小政府、大服务”运行管理模式优势,放宽市场准入,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在重庆市首批落实“三十一证合一”改革,统筹推进“多证合一”,率先开展建设行业企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试点。
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推进信用监管,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重庆高新区用实际行动宣示了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这让双创活力竞相迸发,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喷涌出来。
互联互通 打造立体交通路网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加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力度,全面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持续织密路网。
目前,中梁山隧道扩容改造等多个重点项目已建成投用;快速路一纵线(高新区段)、含谷立交等项目在加快建设中。
快速一纵线是西部槽谷地带连接长江与嘉陵江的南北向快速通道,主要路段规划为双向12车道。北至北碚,经回龙坝、土主、含谷、白市驿、石板、西彭接江津,全长约66公里,分别跨越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江津区等行政区。9月26日,青龙咀立交至驿云路段通车,截至目前,向北至沙坪坝方向、向西至绕城高速方向已实现通车,待全线建成完工之后,整个西部槽谷地带将南北贯通,北碚到江津一路直达。
重庆科学城地处两山两江(中梁山、缙云山和长江、嘉陵江)之间的槽谷地带,隧道的修建对打通向西通道,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梁山隧道和华岩隧道已经通车,大学城复线隧道、白市驿隧道、金凤隧道等工程即将陆续开工。
此外,轨道交通也是重要出行方式之一,在重庆规划的“22线1环”网线布局当中,轨道交通7号线、15号线等多条线路都将贯穿西部槽谷地带。
重庆高新区正持续推进路网建设,助力科学城打造立体交通网,引领西部片区发展。
扮靓梁滩河 打造风景线
在中梁山山脉和缙云山山脉之间槽谷地带游走着一条河——梁滩河,发源于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廖家沟水库,河道全长88公里,流域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是嘉陵江下游右岸的一条主要支流。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这条河流逐渐被侵占、污染,成为全市污染情况最复杂、治理难度最大的次级河流之一。
如今,梁滩河正在悄然改变,逐渐变得清澈。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始终将高新区发展与“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理念深度融合,坚持标本兼治,加快推进梁滩河主河道和支流截污管网建设,逐步完成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站改造升级。
今年10月底,随着白新、太慈两条支流污水管网建设完工,意味着梁滩河主河道23公里截污主干管和14条支流共30公里二级截污干管将全部完成,梁滩河白含流域污水管网体系得以逐步健全。
污染治理绝非一日之功。
下一步,重庆高新区将聚焦流域水污染治理,在保持近期水污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以梁滩河及沿线30余个湖库为依托,结合白鹭自然保护区和科学公园建设,有序开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治理、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各方面的工作,打造重庆高新区绿色生态长廊,力争早日实现“漠漠水田飞白鹭,幽幽绿水翔底鱼”的美好环境。
围绕四个方向 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重庆高新区自1991年设立以来,从石桥铺片区2平方公里起步,历经向北发展、向西扩张,逐步拓展至74.3平方公里,建设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近年来,重庆高新区发展空间不足、运行机制不活、政策环境不优等制约发展的问题逐步显现。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要求,市政府立足充分赋权、充分优化、充分激励,持续释放重庆高新区体制机制活力,增强重庆高新区引领开放、推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对重庆高新区实行体制机制改革。
具体而言,改革目标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优化。推行“小政府、大服务”,实现组织架构精简高效。二是管理效能提升。充分授予市、区两级经济管理权限,实现“高新区的事在高新区办”。三是要素资源汇聚。促进资金、土地、人力、能源等要素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层级。四是营商环境改善。优化办事流程,推行告知承诺制、“互联网+政务服务”、监管执法一体化等措施,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重庆高新区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提升科学城规划,知责履责、砥砺前行,努力推动重庆科学城高品质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努力把重庆科学城建设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