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从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应对市场风险等多方面施策,破解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全面激发了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新动能。
在广州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聚集着超过2万家民营及中小企业。其中,近97%的“四上”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8%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释放出的强大创新活力,已成为该区发展的“主引擎”和增长极。
一年来,该区针对企业反映突出的痛点、难点问题,推出了一揽子关键实招,全面激发了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新动能。“概括来说,我们是‘找对了一些方法’,让民营及中小企业‘办成了一些大事’。”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
出实招——
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局
“企业发展越快,对资金的需求量越大。”对广州华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波来说,“融资难”一直是块“心病”。华银作为一家高速成长中的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购买高端设备、研究远程医疗技术、研发改进信息系统……一切都需要大量且持续的资金投入。流动资金不足,令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面临考验。
日前,全国首个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广州开发区落地,为华银打开了一个融资新渠道。华银通过该产品对“远程病理诊断切片数字图像处理及传输技术”等4件发明专利采用专利许可质押,把“知本”变成“资本”,有效反哺了研发。“中小企业对国家贡献大,但平均寿命仅为3年,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不胜数。能够在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开发区安家落户,是所有企业家的共同心愿。”黄春波说。
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针对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个困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从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创新平台、优化营商环境、应对市场风险等多方面施策,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
首先是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让中小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去年11月份,该区重磅发布了“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围绕缓解企业融资难、降成本、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以“管用实用”为核心,推出了18条举措。时至今日,政策兑现已惠及企业3800家。特别是实施“三个百亿”举措——统筹3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组建100亿元发展基金、实施融资300亿元计划,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其次是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该区依托华南地区最大的孵化器集群,实施“大孵化器”战略,推动形成了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链条。同时,着力打造企业尖端创新平台,实施IAB主导产业“8588”计划,金发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聚华印刷和柔性显示创新中心两大国家级创新中心挂牌设立,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冷泉港实验室、再生医疗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等产业研发平台相继落户。目前,全区拥有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1家。
第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大胆削“繁”、治“拖”、破“堵”,该区获批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在全国首推政务服务“秒批”清单,223个事项立等可取,形成了“承诺制信任审批”“定制式审批服务”“来了就办、一次搞掂”等系列改革品牌,迈出了“1个月审批、3个月交地、6个月动工”的快节奏。
见实效——
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记者近日前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走访了解到,一年来该区民营企业发展亮点纷呈,先后攻克了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关键共性技术等多项技术瓶颈,而且聚焦各自主业,争创行业龙头。其中,禾信仪器产销量全国第一,闯入质谱行业全球排名前10强;明珞汽车进入国内排名前3,与ABB、KUKA等大型外资企业展开竞争;金域医学聚焦质检服务,成为全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
“黄埔区民营及中小企业呈现出‘4566’特点:贡献45%以上工业产值、完成50%以上营业收入、实现60%以上利润、吸引60%从业人员。”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赵必荣说。
据透露,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在以汽车、电子、能源为代表的三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占比达60.4%;在广州重点培育的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占比更高达71.2%。
该区中小企业不仅在规模效益上挑起了大梁,在突破“卡脖子”技术、引领产业升级、抢占市场话语权等方面也办成了大事。
以ICT(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为例,目前该区已聚集和培育了开信通讯、泰斗微电子、博冠光电、汉源新材料、洁特生物等一批民营及中小企业,在5G基站天线、芯片、焊片新材料、电磁屏蔽膜、环境监测及质谱技术方面解决了“卡脖子”瓶颈,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
在智能智造领域,瑞松科技牵头组建了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广州数控连续18年在国内品牌数控系统中排名首位,明珞汽车建立了国内第一条非标智能制造装备柔性装配生产线等。
今年8月12日,明珞与广州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告“5G工业制造联合创新中心”落户广州明珞创新体验中心。今年正针对“明珞创新体验中心”“明珞首条5G智慧产线”两个应用场景落地实践。“随着5G技术赋能,将给数字智造服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明珞董事长姚维兵告诉记者。
更加令人瞩目的是,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成为“单打冠军”。据介绍,该区民营高科技企业纷纷实施“科技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新增国际标准主导制修订3项,国家行业标准75项。同时,中小企业不断做专做精,形成一批在细分市场占优势的行业“单打冠军”和“科技小巨人”。目前,该区拥有瞪羚企业185家,连续3年瞪羚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二。
探新路——
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虽然中小企业办成了一些大事,但融资成本高、人才引留难、专业化服务链支持不足等问题,依然影响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企业发展。例如,数字化转型仍旧存在“大型企业唱戏,中小企业围观”的尴尬局面,如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该区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先试区,未来将全力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包括建设产业链协同、O2O孵化、创新资源共享、工业互联网能力开放4大支撑平台,打造华南新材料孵化园、纳金大数据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个“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园区”,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5G协同创新国家实验室2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构建1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等,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为帮助中小企业跨越“死亡陷阱”,该区将实施企业成长“巨人工程”,每年建设100万平方米加速器,落实免征房产税、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并给予租金补贴;大力资助“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支持企业产品和资本“走出去”实施并购重组,对中介费用、并购贷款利息、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等给予大力资助等。
据介绍,该区起草的建设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先行示范区方案已经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接下来,我们将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坚决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让更多中小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实惠。”广州开发区政研室改革协调处处长曾繁荣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