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是襄阳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协调会上,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襄阳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邓卓海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高新区正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争创一流科技创新水平、建设一流科技园区为目标,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补短板、破瓶颈、建机制,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今年以来,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在湖北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获得全省第二名的佳绩。
以企业为主体提高园区创新能力
企业是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主体。在培育和孵化创新主体工作上,高新区积极谋划,通过多种举措壮大全区创新力量。
积极开展科技资源大调研活动,组建四个小组,采取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204家企业进行调研。深入企业实地了解经营情况和科技创新情况,掌握企业的真实需求,摸清全区创新资源底数。
出台《襄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兑现优惠政策。今年高新区共兑现2018年市、区两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奖励1839万元。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襄阳高新区高新技术认定管理执行委员会,组织区内211家企业填报年报,认真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孵化,搭建各类“双创”载体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900多家。
引导企业向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看齐,推进智能化改造、减量化增长。今年以来,新增数字化生产线70条、数字化车间10个、智能工厂18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35家。
据统计,2019年,襄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115家,认定通过91家,新增入孵企业210家,有135家企业新入选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瞪羚企业32家,隐形冠军企业11家,主板及其他板块上市企业达123家。
以高质量科技项目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高精尖项目,高新区大力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突破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发展瓶颈。
强化科技项目全过程监管,严格按照《高新区科技计划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中期验收、验收全过程的监管。
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上,启动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设立科技重大、技术创新、技术需求对接、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等五大类科技专项,对102个区级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专家评审,拟安排科技项目经费1750万元。
在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工作上,对93个区级项目进行验收,项目验收优良率达73.2%,对无正当理由未提交验收材料的3家企业和4家不合格企业,列入征信黑名单。
组织财务、技术专家对2016年15个重大及跟投项目进行中期现场绩效评价,针对部分企业存在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情况,指导其独立建账、专项核算,保证科技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
积极组织企业申报2019年度国家、省、市各类项目。目前,已申报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3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项目2个;完成市级高新领域、社发领域、对外合作及成果转化等3个领域107个项目申报指南推荐工作;与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联合推荐上报市级隆中人才计划项目50个;申报襄阳青年科技英才开发计划人选1名;申报2019年度市级成果转化领域项目19个;完成科技人才之家项目2个。
注重项目的含金量和含新量,在科技计划项目培育上,高新区取得新成果。今年6月,高新区汉江流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项目入选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一类项目,全国仅有4个地级市申报成功,襄阳是中部五省唯一入围城市。
以产学研合作推动自主创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新区清醒地认识到,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为此,高新区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和技术转移长效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人才资源优势,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市场主动权。
在科技领军人才襄阳行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襄阳)基地启动仪式上,普创新能源公司与西南大学签订了200万元的项目研发合作协议;在华中科技大学襄阳专场成果转化对接会上,高新区大力、追日、美利信等企业成功与华中科技大学对接自主创新项目……通过校企对接合作,企业吸纳了更多的人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湖北新火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探索高端汽车轮毂轴承智能制造新模式,并被纳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航宇救生装备公司的专利项目通用海水激活电路、博亚精工公司的专利项目带中间支撑式球笼同步万向联轴器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通过开展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研发,高新区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项目。
依托骨干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高新区重点加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高端光学材料等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研发。2019年,高新区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科学技术奖4项。推进创业与培育工程,激励各孵化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今年新增海智工作站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各1家。
为减轻企业科技创新负担,高新区积极帮助企业申请资金。今年以来,高新区为10家企业争取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技术中心的市级奖励资金100万元。争取12项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经费206.742万元,推荐41家企业申报研究开发费用后补助共1397.82万元,组织97家企业、343个项目申报加计扣除研发费115869.7万元,对上一年度申报成功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4家企业发放奖励资金400万元。
在新时期,高新区将继续围绕高科技、新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逐步成为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重要创新高地、汉江流域创新引擎、襄阳市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