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消防灭火机器人可喷射12立方米水柱;
5分钟,50台户用超声仪表走下生产线;
10分钟,530套燃气报警器组装完成;
1小时,3000个高铁车轮的轮行数据测量完毕;
……
在唐山高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热潮奔涌,创新速度令人惊叹。今年1至8月,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区工业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达63%。
“进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区的装备制造业必须走向价值创造链的中上游层面,并且形成核心创造能力。向智能制造转型,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品质革命是发展中的必然之举。”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庞秋原表示。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推动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龙头带动,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领头羊”
为增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高新区大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创新,现已培育了以开诚、开元、百川、汇中等拥有核心技术和市场话语权的领军企业,特别是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支撑、特种机器人为特色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产业聚集度领跑全国。
在今年8月举行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水下、巡检、消防等10余种特种机器人盛装亮相,一个个“国际领先”“全国首家”“智能高端”的亮眼标签,标注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新高度。
研制这些上天、入地、下海特种机器人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唐山开诚电控设备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高新区支持开诚集团与央企中信重工强强联合,在特种机器人行业持续技术攻关。
4年多来,创新结出累累硕果。目前,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拥有100余项关键技术专利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实验室。“我们推出了从灾区侦测到防爆消防,从管道探伤到铁路列检,从水下侦测到船用防卫等6大系列30多种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裴文良表示。
面对智造制造机遇,不少装备制造企业乘势而上,为设备生产植入“智慧因子”,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线”,开启质量、效率和动能的变革。
走进唐山开元自动焊接装备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笔者看到机器人正在调试一条智能化焊接生产线。该车间生产流程实现了智能化。“这是我们研发的国内首条专用车车架智能化焊接制造车间,从生产线起点上料到钢板变成车架成品仅需8分钟时间,其间各个环节全部由机器人完成。”该公司机器人系统事业部副总经理许志明说,“给生产线装上大脑,带来的是更好的产品和良好的声誉。”
为了顺应工业4.0时代的到来,开元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焊接装备制造企业,瞄准智能制造领域的细分市场,不仅为客户提供焊接领域的智能焊接设备,还为国内外许多重型机械和设备的零部件生产商提供包括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等解决方案,在奥运鸟巢体育馆、上海世博展馆以及港珠澳大桥等国内标志性建筑都有开元集团焊接装备的身影。
为了实现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高新区鼓励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各部门负责人深入一线,分包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协同配合,及时破解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今年,总投资10亿元的中信重工开诚智能特种机器人、总投资11.7亿元的开元特种焊接机器人及系统项目,将建成投产,届时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焊接装备制造基地。
扶持中小企业,培育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小巨人”
英莱科技公司主要研发配套工业机器人的激光视觉焊缝跟踪系统,识别精度达到0.05毫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达创科技公司成立仅3年,其自主研发的电子超薄导热片技术先后获得中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发明专利;旭华科技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地铁盾构施工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监测领域的领跑者……在高新区,不仅有像开元、开诚、百川、汇中这样的“行业巨人”迎风起舞,还有一批行业领域内的“隐形冠军”亦乘势而上。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专利挖掘申请、研发项目立项到研发费用归集核算、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类基础性工作。对此,高新区始终坚持从零开始辅导、服务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专业化服务,集成各类科技创新政策,使中小企业发展生态更加优化。
从加强产业配套着手,高新区以国家级创业中心为核心,搭建了集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科技园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平台,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孵化器4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8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5个,孵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除配套外,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同样令很多企业受益。近年来,高新区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编制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破解机器人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集群化程度不足和资金缺乏等问题,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在吸引人才方面舍得投入,倾力支持。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设立了1000万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今年已引进外国专家3人次,柔性引进领军人才1人,有9人获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截至目前,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马书根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在扶持中小企业转换新旧动能过程中,华发、达创传导、中科领航等很多新兴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器换人”、设备“换血”,让机器人、机械臂以及自动化牵引车运作的场景成为常态。
“公司成立两年以来,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高新区实实在在的帮扶政策让我们心无旁骛搞研发,良好的外部环境带来了员工的创业信心。”唐山旭华科技公司总经理赵晨光说。
此外,高新区还瞄准国内外行业高端,围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日前,高新区与国内知名的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约,开展全方位人工智能合作,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
协同创新,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高新区以共享经济理念推动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加快推动协调创新,走工业合作化道路,产生了“1+1>2”的聚合效应,大大促进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在高新区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同企业的科研人员可以三五成群聚集在共享会议室,碰撞智慧的“火花”、共享研发的结晶;在共享实验室,可以共用所有仪器和设备,解决初创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合作开展基础研究、核心部件研发和应用研发……
近两年,高新区采用市场化机制,与百川集团合作建设了全省第一个机器人专业孵化器——国家火炬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孵化中心,以及全省第一个机器人公共创新平台——高新区机器人研发中心。
在机器人孵化中心,已入驻的23家企业和团队正在办公、中试和生产。在机器人研发中心,共享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让中小企业节省了初创资金;不同企业通力合作,进行核心部件研发和应用研发。
“通过百川集团的采购渠道,中小企业能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采购生产物资。为了解决融资难问题,今年我们与交通银行合作,提供1亿元的授信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银行保函服务。”唐山百川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昭说。
目前,孵化中心与研发中心的企业在共享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为其他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提供智力服务。百川工业研究院为研发中心的所有入驻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将英莱科技机器视觉系统引入轨道检测领域,既使英莱科技加速发展,又有效提高了自身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企业与高校在产学研领域的协同创新也日益密切。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唐山分中心,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建立了有色金属检测区域中心。在此基础上,鼓励支持企业与各大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开诚公司引进燕山大学的智能网络高精度控制方法,形成应急救援软件平台指挥下的智慧救援机器人立体作战体系,并已列入2019年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旭华科技在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研究领域与北京科技大学深度合作,目前已研究出一套针对设备、工艺和数据采集层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管理理念,并制造出一系列智能装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