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漕河泾开发区35年 高与新永远是我们的追求

   2019-11-21 漕河泾开发区
55
核心提示:1984年11月16日,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成立上海市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开发总公司。2019年11月16日,一场以“和

1984年11月16日,上海市政府批复同意成立上海市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开发总公司。2019年11月16日,一场以“和你在一起——感恩家国、凭港临风、远眺未来”为主题的漕河泾开发区成立35周年成果汇报大会拉开帷幕。回望来时路,整装再出发,新时代赋予开发区的新使命催人奋进。

今日的漕河泾,早已从35年前开发初期的微电子工业区,建设成为了全市唯一同时具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三重功能的开发区,也是目前国家级开发区中发展速度最快、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最高的区域之一。而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这里也是上海科创氛围最浓、企业孵化和投资环境最好、科技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漕河泾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上扬,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园区整体发展势头保持强劲。2018年,漕河泾开发区营业收入3684亿元,同比上升4.7%,其中二产收入947亿元,同比上升4.7%,三产收入2737亿元,同比上升7.5%;GDP1270亿元,同比上升3%;工业总产值752亿元,同比上升10.8%;利润总额281.5亿元;进出口总额111.6亿美元,同比上升7.8%,其中进口总额54.6亿美元,同比上升22.2%,出口总额57亿美元,同比上升1%。从业人员数25万人。在2018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中,漕河泾开发区位列第十。

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拥有中外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服务机构3600多家,其中84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设立139家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环保新能源、汽车研发配套为重点产业,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1+5+1”产业集群框架。营业收入超过百亿规模的企业4家,营业收入超过十亿的企业62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347家,111家区内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坚持发展不动摇,求新求变不停步。”这是35年来,漕河泾开发区始终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秘诀。围绕着如何真正开发好、服务好一个科创园区,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将工作梳理总结出了“九大条线”,“漕河泾模式”跃然纸上。

空间拓展

轻重结合“走出去”

漕河泾开发区本部园区地跨徐汇、闵行两个行政区,一共5.984平方公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漕河泾初期开发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当地农民离土不离乡、离地不离岗,由漕河泾总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并与当地农民利润共享,使开发区后续发展无后顾之忧。

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漕河泾开发区在闵行区浦江镇扩地发展,建设8.3平方公里的浦江高科技园。至此,漕河泾的规划面积由原来的5.984平方公里“扩区”至14.28平方公里。之后10年,按照“统一品牌、跨区布局,多点联动、协同发展”的指导方针,漕河泾先后在上海多地以及浙江海宁、江苏盐城、贵州遵义设立了分园区,形成了产业转移梯度发展格局,其中漕河泾海宁分区已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

2014年进入第二阶段。当年10月,漕开发总公司与赵巷镇签订《漕河泾开发区赵巷园区意向合作框架协议》,并于2016年12月取得赵巷园区首块土地。之后5年,按照“深耕徐闵进青浦,轻重结合拓空间,围绕总部谋溢出”的指导方针,先后以重资产形式“走出去”至徐汇北杨建设人工智能小镇、闵行颛桥建设工业互联网小镇。轻资产品牌输出方面,广西柳州、山西大同、颛桥光华路等3个品牌输出项目均已实现落地。漕河泾开发区柳东新区双创园、漕河泾开发区大同国际双创园先后挂牌成立;漕河泾总公司与闵行颛桥镇、光明村签订品牌运营服务协议,将轻资产运营漕河泾颛桥光华园;与慈溪高新区、余姚工业园区签署园区合作框架协议。

规划建设

成品即作品

漕河泾开发区是公司制运作,没有财政拨款,自负盈亏,所以历史上采用的是滚动开发的模式。前十年建成出让或出售约100万平方米,此系开发区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目前自持120多万平方米;近六年间本部园区在建大约100万平方米。

漕河泾总公司秉承“成品即作品”的理念,推动开发区“形态”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建设项目进入新一轮高速冲刺阶段,开工竣工体量屡创新高。在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总公司按照“计划精细化、设计精品化、成本精准化、质量精益化”的“四化”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建设标准,不断优化建筑功能,建设“精品”工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科技绿洲、新洲大楼都是在整合了一批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的基础上不断精益求精的典型案例,均获得了美国LEED金奖认证。

招商服务

世界500强、科技独角兽竞相落户

近年来,开发区招商呈现的三大特点。一是继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一部三中心”项目,即地区总部、研发设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和管理服务中心;二是现代服务业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销售收入再创新高,三产收入比例已近七成,已成为开发区加速发展的新引擎。;三是总部经济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开发区继续将招商引资重点放在体现国家战略、上海优势和漕河泾特色的项目,特别是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像雅培、强生、默沙东、昕诺飞、软银机器人、吉利集团等跨国公司总部,以及像商汤科技这样的独角兽企业竞相落户。

值得一提的是,漕河泾开发区引进英国的ARM、Emotech和本土的商汤科技、今日头条、依图、云知声、竹间智能等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了在人工智能软硬件、智能传感器、智能场景应用等领域的高地。目前,漕河泾开发区共有人工智能企业约300家,总营业收入约620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900亿元。

投融资管

内部挖潜 积极引进金融机构

随着经济效益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提升,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系统融资规模也不断创下新高。为此,公司一方面内部挖潜,子公司闲置资金进一步集中上划。在子公司管理方面,进一步确定子公司定位,以突出主业、压缩层级、清理非主业和部分参股企业为原则,实施总公司系统股权调整。物业资产方面,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推进资产管理“制度化、信息化、科学化、市场化”进程;继续探索实施“酬金制”物业管理,有效管控成本并提升物业管理品质;人才公司坚持“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思路,服务集团各分园区企业需求,在人才招聘、人事代理、人才培训等方面开拓创新,做大做强品牌;企服公司主抓“科创平台”建设,服务覆盖近3000家企业、20余万人,同时更新园区服务3.0,承办上海市开发区运动会,实现活动赛事运营常态化等。

另一方面,开发区还积极引进新的金融机构,通过拓宽流贷用途,探索资产证券化创新融资产品,采取了银行贷款、短融、超短融、公司债、园区基金等多种形式,有效控制了财务成本;主体信用等级由AA评级上调为AA+。

内控计划

发挥“免疫系统”和“经济卫士”作用

漕河泾总公司以“制度建设”、“平衡计分卡”、“内控管理”、“重大事项督办”为四大抓手,进一步扎实公司管理运营的“篱笆”,为公司平稳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总公司制定《总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4-2020)》,修订《总公司战略制订与实施管理办法》、制订《部门平衡计分卡编制与绩效计算操作细则》,建立起以年度平衡计分卡管理为核心,涵盖战略规划、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的战略分解和监控流程,以及从公司级平衡计分卡—部门级平衡计分卡—员工绩效合同的逐级落地机制。

内控继续发挥“免疫系统”和“经济卫士”作用,实现内控制度建设实现全覆盖以及内控年度评价常态化。加强了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在继续加强工程项目投资监理的同时,抓好工程决算的审价工作、推行工程决算的审计复核工作、做好现场踏勘工作、把住建设流程网上审核关。

此外,面对大建设和“走出去”带来的资金压力,制订了未来3-5年公司总体资金平衡计划,以确保资金安排与总公司经营计划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创新创投

勇当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

2015年对于漕河泾开发区而言,意义非凡。这一年,开发区被确定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六大重要承载区之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加快推进载体建设。打造众创空间和国际孵化联合体。与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展开合作洽谈,如与博世共建亚太首个Connectory创新中心,在宝石园内形成聚焦工业物联网、高端制造、智能驾驶以及机器人制造等高端产业为导向的创新协同平台。与英国ARM公司旗下的加速器安创空间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硬件和物联网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与标致雪铁龙和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举办中法人才培养交流会,为中法产学研合作搭建合作平台等,营造了园区良好的创新氛围。

大力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多年来,开发区整合区内金融资源,针对科技企业培育、初创、成长、成熟全周期,提供了一揽子科技金融服务,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转化,促进漕河泾科技金融生态圈的系统化发展。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自2009年启动以来10年为417家(次)企业放贷17.5亿,其“双信、双无”的金融模式被社会广泛赞誉。

鼓励多方主体提供专业孵化。漕河泾总公司下属漕河泾科技创业中心被亚洲孵化器协会评为“亚洲最佳企业孵化器”,拥有包括科技创业苗圃、大学生创业创新园、留学生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在内的接力式孵化链和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目前开发区建成和引进国家级孵化器6家,市级孵化器6家,孵化培育企业917家,其中,开发区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培育企业440家。

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优势。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上海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三大中心”先后落户开发区并开展运营,成为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最集中、最完备和最为国际化的区域。漕河泾开发区相继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8年开发区企业累计申请专利3527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011件,发明专利授权7707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13.3件,比肩国外科技创新发达地区。

连续4年举办的漕河泾科创嘉年华,成为助推科创中心建设的品牌活动,推动了全球创新创业资源集中汇聚漕河泾。

存量资产

协奏“增量拓展”与“存量挖潜”

漕河泾总公司统筹下好“资产经营”一盘棋。“增量拓展”方面,积极推进河南队项目、试水英业达、宜汇等合作项目,研究园区二次更新、系统梳理和分析子公司的功能定位,引导子公司增强盈利能力,推进市场化进程。

“存量挖潜”方面,摸清家底,定期更新总公司系统股权架构;建立制度,完善股权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股权整合,优化总公司股权结构促进主业发展;专题探索,国企改制及股权调整激发企业活力,在资产管理上不断提升资产管理的标准化、市场化、专业化能级,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和物业的保值增值。

人力资源

集聚人才 文化赋能

漕河泾总公司加快推进开发区人才高峰工程,累计引进中央“千人计划”专家27人,国家“万人计划”9人,上海市“千人计划”人员2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41人,上海市浦江人才20人。漕河泾开发区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之一。

此外,还成立了漕河泾总公司管理学院,推出“漕河泾大讲堂”及“漕河泾微课堂”两大品牌,深耕“高与新”的文化滋养与精神引领。

党的建设

结对共建 打造“软实力”

漕河泾开发区作为一个特殊管理体制的区域,开发开放给区域文明创建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漕河泾总公司党委配合所在的徐汇、闵行两区,加快推动“社区创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支持发动广大区内企业共创文明城区、文明单位,形成文明创建的强大合力。

总公司先后与虹梅街道、武警消防、交警、公安、环卫、城建、外资委、海关等单位结对共建,立足和谐共建共享,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内涵。资助社区硬件设施包括安全技防设施建设,为社区提供开发区公园、会场、党员活动点、展示厅等活动场所,其中“今日漕河泾”展示厅被列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区域化党建运行平台“虹梅庭”成为区域党建的优秀品牌。

总公司近年来还曾获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质量金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国资委系统红旗党组织、上海企业文化20佳创新品牌等荣誉称号,系统各部门及子公司也围绕产业发展、园区服务等方面工作创先争优,涌现了“上海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等一批先进工作者和班组,这些荣誉既是总公司打造“软实力”取得成果,也是对公司蓬勃精神风貌的肯定。

35年,对于一个科创园区而言,是青春正当时,未来无限量。漕河泾开发区将继续秉承“高与新永远是我们的追求”的发展理念,在临港集团的战略引领下,发挥“核心公司、核心品牌,核心作用”,进一步集聚创新主体、集聚科技人才、集聚金融资本,集聚服务资源,特别是在服务临港新片区发展,推动优质资源跨区域布局,推动合作共赢、共建共享上,发挥更大作用,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