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问·策仲恺’系列报道非常有意义。根据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地方存在的问题,从媒体和专家视角‘问’和‘策’,我想这应该是惠州为数不多的‘走转改’系列深度报道。‘问’得很有深度,‘策’得很有水平。”“看了‘问·策仲恺’系列报道,内容很不错,都说到点子上了。”“‘问’出问题所在,‘策’出良方解药,引起了园区党员干部职工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问·策仲恺’系列报道紧贴仲恺实际,指出了仲恺行政服务效能对标佛山等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针对性很强,为我们改进行政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仲恺营商环境指出了方向。”……
11月18日至22日,《惠州日报》推出的“问·策仲恺”系列报道在仲恺高新区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该区广大干部群众认为,系列报道对仲恺进行了深度“体检”,并对发现的问题开出了“良方”。
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进一步激发“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干劲,坚定决心,科学谋划,加快推动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奔向全国一流高新区。
“问”出问题所在,“策”出良方解药
惠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亮认为,这次“牢记使命 竞逐一流·高质量发展县区行”系列报道非常有意义。“根据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地方存在的问题,从媒体和专家视角‘问’和‘策’,这应该是惠州为数不多的‘走转改’系列深度报道。‘问’的问题很有深度,‘策’得很有水平。对仲恺、对惠环下一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陈亮表示,当前惠环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特别是土地要素等资源十分紧缺,作为惠州市的南出口、仲恺的门户,惠环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产业本身亟待转型升级,以及城市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下一步我们将以仲恺大道沿线连片的城市更新为契机,抓好城市面貌、市容市貌整治,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民生问题,把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建设得更加完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高新科技企业的培育,抓好小微企业的孵化,发展楼宇经济。”
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甄林林认为,“存在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遮遮掩掩。把脉问诊就是要找准问题所在。系列报道对惠南科技园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出了问题所在,‘策’出了良方解药,引起了园区党员干部职工的强烈关注和热烈讨论。”
甄林林介绍,接下来,惠南科技园将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坚忍不拔的韧劲解决问题,坚定“北扩东进”发展战略,加强与市里和区里沟通联系,争取对扩园扩容的支持,加强与惠城区、三栋镇的交流,互助互利共谋发展,以两大平台吸引更多重点项目,以重点项目建设助推扩园扩容,盘活低产用地提高“亩产水平”,更好助推园区提质增效,建设惠南“智慧核”和“生态核”,促进土地资源有效整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惠南科技园建成国内一流高新科技园区。
陈江街道党工委书记戴伟焕说:“今后,陈江将继续强力推进土地资源整备,解决好项目的用地问题;抓紧抓牢项目建设,特别是督促落地项目抓紧动工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开通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确保各个项目顺利建设、顺利投产、早出效益。”
戴伟焕表示,为更好地推进征地工作,陈江街道在全区率先成立镇街一级征地中心,把整个街道划分为3大片区,成立11个征地工作组,对应11个行政村,安排专人专班负责征地工作,为接下来承接港澳广深溢出产业和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供充裕的土地空间。
系列报道为仲恺优化营商环境指出方向
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郑志辉同样对“问·策仲恺”系列报道表示肯定:“我非常关注‘问·策仲恺’系列报道,每一篇都多次反复阅读,越看越觉得所提的问题都点在了关键上。”
“当前尤其要做好高企的提量提质、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瞪羚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壮大扶持,做好科技金融产业平台集群和孵化育成体系的提质增效,并在进一步梳理产业链、整合技术链、凝聚资金链的基础上,以仲恺‘2+1+X’的产业结构为基础,提前谋划布局高速成长的未来产业,为加速仲恺形成梯次布局的产业集群打下基础。”郑志辉表示,作为仲恺创新驱动的牵头部门,该局正深入研究“问·策仲恺”系列报道所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努力破解当前“月朗星稀”的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加速集聚,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廖凌伟表示,“非常感谢《惠州日报》、调研采访组记者、专家们关心仲恺,深入调研采访中确实发现了仲恺当前不少不足和短板,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具有极强针对性、现实性、前瞻性、建设性,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针对调研采访组所指出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进行深入研究,看清问题背后的根源、实质,并一一制定弥补不足、补长短板、破解难题的可行性对策、方案和措施。”廖凌伟表示,其次,要树立远大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实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致力于打造国家一流高新区,成为惠州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力量。
如何对标一流高新区?廖凌伟认为,必须加强考察、学习,要知道国内一流高新区的现状,摸清底细,看清别人,找到差距,制定方向和目标。另外,还要结合现状,进行科学谋划、合理规划,从城市建设、土地征收储备、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服务业发展、科技金融,到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体质机制创新等各方面来做好规划和顶层设计,梳理、整合、调动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
“‘问·策仲恺’系列报道紧贴仲恺实际,指出了仲恺高新区行政服务效能对标佛山等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针对性很强,为我们改进行政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仲恺营商环境指出了方向。”仲恺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人吴宇翔说,现在仲恺高新区的政务服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标先进地区在“一门办”“就近办”以及主题套餐服务上还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会积极向深圳、广佛、江浙等先进地区学习,立足仲恺实际,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不断进行微改革、微创新,提升仲恺高新区行政服务效能。”
分析现状精准,对策可操作性非常强
“问·策仲恺”系列报道在企业中也受到广泛关注,引起热烈反响。
乐金电子部品(惠州)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杨黎表示,看了“问·策仲恺”系列报道,感觉内容挺好的,都说到了点子上。仲恺高新区有众多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一直为仲恺的发展而坚持不懈地工作。仲恺高新区该如何留住人才,包括高端、中端和低端的人才?首先就是要解决这些人才的居住和子女入学问题。希望仲恺高新区未来能充分保障这些人才居住和子女就学需求。
“另外,各类人才也需要不断充电。在仲恺高新区工作的各类职工,目前有没有更多、更合适的平台可以持续提升自己?我觉得这方面仲恺高新区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杨黎说。
“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仲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仲恺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显著的进步让仲恺人激动和兴奋。”万盛兴精密技术(惠州)有限公司黄碧莹说,“问·策仲恺”系列报道从多方面发现仲恺整体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症结,并结合仲恺高新区的区位特点提出发展对策、提供“良方”,各相关部门也明确表态,作出承诺,相信仲恺在区委、区管委会及各部门的合力带领下,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建设成为国家一流高新区。
惠州市伟乐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技术总监邹伟华则表示,深圳显然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创新创业中心,具有巨大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远离深圳的汕尾、河源等地区都在想办法与深圳对接,而仲恺高新区在地理位置上与深圳相邻,产业(电子信息)定位与深圳高度融合,更应该创造条件与深圳对接。
仲恺中学是仲恺高新区唯一一所完全中学,仲恺中学副校长刘谋智认为,“问·策仲恺”系列报道对仲恺高新区教育的现状分析精准,提出的对策有非常强的操作性,敢于把家底亮出来,自我剖析。
“2019年市委、区委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的新目标、新使命。新使命对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刘谋智表示,“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拼搏,才能实现仲恺教育的大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