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昆山开发区以链式布局催生电子信息全产业链

   2019-12-18 昆山开发区
36
核心提示:一、案例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昆山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不仅产业特色、规模优势、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而

一、案例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昆山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不仅产业特色、规模优势、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而且发展潜力不断增强,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目前,昆山开发区已经形成智能终端、光电、集成电路三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二、案例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初,昆山开发区主动与上海的电子类工业企业联营,积极引进“三线”军工电子企业,迈出了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辐射和内地电子企业转移的关键一步。劳动力密集的电子类加工组装企业的发展,为昆山开发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累了必要的产业人才,也植下了最初的意识与动力。90年代中后期,昆山开发区又抓住国际产业资本加速流动的契机,主动承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引进了南亚电子、仁宝电脑、纬创资通等一批高投入、高产出的企业。2000年10月,昆山出口加工区在全国率先投入运行。出口加工区实行由海关监管的“境内关外”管理模式,“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验收”,全封闭、24小时通关,为电子信息类加工贸易企业的“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创造了便捷的通道。

21世纪初,光电产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业。为弥补“缺芯少屏”的产业短板,2004年,在基本完成了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基础上,昆山开发区以国资为主导,及时规划建设了光电产业园。同时,开始组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TFT-LCD面板生产,是昆山光电产业园的龙头项目,由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资产经营公司(现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英属维尔京群岛龙腾光电(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双方持股比例为51%和49%。龙腾光电自2006年6月开始投入试生产,同年12月实现满负荷生产,目前已成为国内第五代TFT-LCD显示面板规模化产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光电产业的过程中,昆山开发区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努力打造光电产业园优良的投资环境,并得到外方积极协作,围绕龙腾光电成功引进了一大批上下游配套厂商。同时,以光电产业园为依托,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三、主要做法

昆山开发区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以资本为动力,培育了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以龙头项目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昆山开发区建立以来,牢牢把握发展电子信息主导产业这个目标,始终把投资促进的重点瞄准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拉动作用强的龙头型、园区型、基地型大项目。围绕以笔记本电脑、显示器、主机板及板卡、交易自动化设备、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计算机及配套产品,集聚了一大批上规模的电子信息企业。目前台湾地区十大笔记本电脑厂商已有7家在昆山开发区投资建厂,相关产业关联度已达到90~95%,生产笔记本电脑所需的580多个零部件中,除极个别需要进口外,其余全部可以在昆山制造。由于门类齐全、产业链完善,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对于电子信息类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以链式布局推进光电产业集聚发展。昆山光电产业园是国内唯一按照光电产业链布局进行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光电专业园区,是极具台资特色的昆台合作产业园区。目前,在产业核心项目友达光电、龙腾光电、日本旭硝子玻璃、东京电子、康佳电子等重大项目的带动下,昆山光电产业园主导区12平方公里区域已全部开发完毕。截至目前,昆山光电产业园已落户企业35家,总投资125亿美元。在原材料领域,集聚了旭硝子、华天科技、新世纪光电等一批光电重要原材料项目。在核心生产领域,拥有友达光电6代线、龙腾光电5代线、国显光电AMOLED5.5代线三条面板生产线,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均保持国内领先。在整机制造领域,康佳电视、天乐电视、仁宝电视等一批品牌整机厂商陆续进驻。在设备制造领域,建设了东京电子、之富士机械、允升吉等一批光电装备制造项目。昆山光电产业园已形成“原材料-面板-模组-整机-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在国内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

3.以技术升级带动光电产品更新换代。昆山光电产业园自建立以来,龙头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创新,不断推进更高世代、更新技术的发展,园区产业层次、科技含量得到持续提升。2005年7月成立的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具生产规模的5代线非晶硅TFT-LCD生产企业,近年来针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市场突飞猛进的特点,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稳步向中小尺寸及高端技术产品发展。为抢占国内外大尺寸显示终端市场大幅增长的重大机遇,2009年11月我区与友达集团又共同投资设立了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建设更高世代的8.5代线TFT-LCD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主要用于电视机面板),其后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友达新技术的突破,又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转而建设6代低温多晶硅(LTPS)面板生产线,预计2016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条、全球第三条最高世代LTPS面板生产线,也是全球首条全新设立的最高世代LTPS面板生产线,产品将主要面向国内外高端手机及平板电脑等市场需求,将大大提高国内高端面板市场的自给率。正在建设的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5.5代AMOLED量产线,主要定位于高端中小尺寸智能终端产品,则承担着昆山规划布局下一代面板显示技术产业的重任。这三家面板龙头企业技术先进,分别代表着非晶硅TFT-LCD、低温多晶硅(LTPS)、有机发光体AMOLED领域大陆最高水平,对昆山光电产业园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也使昆山光电产业园成为大陆为数不多的同时掌握TFT-LCD、LTPS、AMOLED三类不同面板显示技术、并分别具备产业化能力的光电产业基地。

4.以科技研发引领产业园区创新驱动。昆山光电产业园长期坚持“政产学研”联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即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校企合作研发,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实现了技术与产业的无缝对接。目前,昆山光电产业园已建立了三个重点科技研发载体:一是江苏省(龙腾)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是一家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领域综合性研究院。掌握了LED背光、过压驱动、色彩管理、动态影像补偿等关键技术。二是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它是国内第一条AMOLED中试生产线,主要用于2~17英寸AMOLED显示屏的研发。三是华天科技先进封装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为了发展高端封装技术而建立的以研发TSV技术为主的联合实验室,它为实现“世界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科研载体的建立,为光电产业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校企合作”也是昆山光电产业提升科技研发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昆山光电产业园内企业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项目合作,取得了一大批科研合作成果。

四、主要成效

以链式布局为方向,截至目前,昆山开发区已构筑起三条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的规模、技术的水平和综合实力正在快速增强。

一是完备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台湾排名领先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中有仁宝、纬创、和硕等7家在我区投资建厂,拥有从电子基础材料、覆铜基板、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显示器到整机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同时,我区正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已经在我区设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分拨中心、结算中心等总部项目,以推进IT产品结构加快调整,逐步实现主要产品从笔记本电脑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品牌产品的转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昆山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地位。

二是完整的光电产业链。以昆山光电产业园为依托,已形成以高端中小尺寸面板为特色、国内产业规模最大的“原材料-装备-面板-模组-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包括友达、国显、龙腾、旭硝子、东京电子、康佳电子等行业龙头在内的企业70多家,总投资125亿美元,成为大陆唯一同时掌握TFT-LCD、LTPS、AMOLED三类不同面板显示技术并具备产业化能力的光电产业基地,先后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平板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也是深化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重点产业基地。

三是成熟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依托强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总投资20亿元的澜起科技项目快速发展,成为科创板芯片“第一股”;敏芯微电子、云英谷科技、瑞鼎科技、上海思特威、泰凌微电子等十几个半导体设计项目也相继落户,已初步形成从上游研发设计到下游封装测试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成为推动昆山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

昆山开发区以光电、半导体产业为龙头,带动发展的是一条4000亿元级、从原材料-零部件-整机的垂直整合电子信息全产业链;是一条研发-制造-销售的完整价值链;是推进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创新链。当前,我区正在以大力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战略为指引,以进一步推进“芯屏双强”为目标,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攀登国际新高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案例启示

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不但为本地电子终端产品制造企业提供了以“门对门”研发、“门对门”送货、“门对门”服务,使其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产量,进一步强化了昆山作为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的地位,而且,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乃至全国的电子信息终端产品制造商提供了产品配套服务,完善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使诸多终端产品制造商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整合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