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山东积极探索技术入股等科技合作新模式,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山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中科院金属所技术入股西王特钢,并把“中科院金属所山东技术中心”设在了企业,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开辟全面合作新模式 西王特钢喜迎新股东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以独立开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纯净化冶炼钢锭低偏析控制技术等十项技术入股西王,成为香港上市公司——西王特钢的新股东,占企业股份的7%。中科院李依依院士表示:技术入股更能刺激研究人员更好的去挖潜力、发掘新技术,实现科研机构和产业的无缝连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杨锐表示,与西王全面战略合作,是中科院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领先技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内经济发展而做出的重大举措,双方的合作不仅能带动国内钢铁行业转型升级,还能提升整个国家的特钢水平,扩大应用,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西王特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根据合作情况对技术股份进行追加。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向西王集团派驻技术骨干力量,加入企业高管团队,实质性参与公司决策。通过紧密的科技合作,双方实现了技术、人员、资金和管理全方位融合。
双方合作项目瞄准中高端工具钢、模具钢、海工钢等高端装备用特殊钢,开发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海洋工程等行业用压力容器特厚板坯、海洋平台特厚板坯、高强高韧管坯与锻件、高性能健康厨房生态刀具等系列产品,实现西王特钢产业升级、企业转型,推进双方在特殊钢研发与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双方互设技术中心 ,研发成果共享共用
根据合作协议,西王特钢将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将合作组建技术中心,双方在各自单位相互挂牌,中科院在西王集团建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山东技术中心”,西王集团在中科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沈阳材料国家实验室建立“西王特钢技术中心”,两个中心的运营和管理由双方共同商定。中科院国家实验室科研骨干和西王集团研发生产技术骨干将分别进入两个中心工作。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山东技术中心落户西王,这是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在全国特钢行业设立的唯一一个技术中心。该中心将常年派驻技术团队,与西王特钢的技术中心合二为一,在西王特钢不同品种的生产线上进行技术研究,共同参与特钢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引领特钢行业的发展,将使西王特钢站在中国特钢行业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和制高点。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山东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技术转移转化、工程化实验、生产工艺制定、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人员培训、产品技术营销与市场引导等,其研发成果面向下游产业链。沈阳“西王特钢技术中心”主要从事特殊钢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开发、工艺优化模拟与研发人才培养等。同时,这两大中心共同申报与承担国家部委和省市等各类有关特殊钢的科研项目,研发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共同所有。
三、山东省科技厅穿针引线、重点支持
2014年初,山东省科技厅与西王集团签署了支持其研发平台建设的协议。签约一年来,山东省科技厅从发展规划、人才和技术引进、研发方向、课题选定等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特别是在西王特钢与中科院的这次合作过程中,山东省科技厅积极发挥“穿针引线”作用,从一开始积极引荐、协调,到项目对接洽谈,直至协议签署、项目落地、项目进展跟踪等等,给予了全程支持和帮助,有效促成了西王集团与中科院的全面战略合作。
四、科技合作新模式对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高品质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关键材料,它的制造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普钢大量过剩,但是高端装备用特殊钢却大量依赖进口,并受制于人。目前,高端工具钢、模具钢、轴承钢、弹簧钢、核电用钢、船舶用钢、军工钢等基本被瑞典、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国内每年进口量近千万吨。因此,发展高端装备用特殊钢,不但可以替代进口,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也是我国钢铁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目前双方正在共同打造国内首条“清洁智能化制备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示范线”,将推动普钢向特钢延伸、特钢向终端产品延伸,既满足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又满足健康厨房刀具等高端民用需求,拉长山东钢铁产业链条。项目投产后,企业特钢年产量将达到3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平均每吨钢价格是普通钢的十倍多,对加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