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15年度宁波市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2015-02-13 宁波市科技局
51
核心提示:1月30日,宁波市科技工作会议在创新港召开。会议总结回顾2014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新成效,研究部署今年工作
  1月30日,宁波市科技工作会议在创新港召开。会议总结回顾2014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新成效,研究部署今年工作重点。副市长陈仲朝作重要讲话,并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分管领导签订“2015年度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市科技局局长黄利琴作年度科技工作报告。
  2014年,宁波市科技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浙江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谋创新活力、积极创新促发展转型,着力在“推动大协同、建设大平台、实施大专项、构筑大梯队、加强大服务、优化大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年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科技进步相对变化水平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国家科学技术奖再传佳绩,宁波大学主持的“新型红外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832件,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开发(R&D)经费投入预计可达185亿元,占GDP比例预计达到2.3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势头强劲,1-11月,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10.2亿元、增加值794.6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比例分别达37.14%、34.78%,较好的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也为宁波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
  今年,宁波市科技工作将着力会聚“企业创新主体动力、开放协同创新合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创新生态系统张力”(“五力会聚”),重点在科技体制改革,激活企业创新发展动力;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开放协同创新合力;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专项应用,强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科技人员创业活力;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金融结合,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张力五个方面作进一步突破,全面凝聚创新驱动合力,更加深入推进改革,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让科技创新成为宁波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发展的新引擎。
  市委书记刘奇、市长卢子跃先后对宁波科技工作出过批示。刘奇指出:“在新常态下要赢得发展新优势,关键之关键是要转换发展动力,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动力结构,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希望全市科技系统在新的一年里,紧紧抓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这个重中之重,始终保持同力担责的干劲、奋发干事的冲劲、专注执着的韧劲,努力推动走出一条有质量、有效益、有活力、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卢子跃强调:“新的一年,希望大家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勇于担当,扎实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推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让一切科技活力在宁波竞相并发,让创新驱动的源泉在宁波充分涌流。”
  陈仲朝也对宁波科技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各部门单位继续狠抓落实、比学赶超,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浓厚氛围。并对宁波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充分肯定过去一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二是正确把握新常态、新要求,切实提高联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继续保持取得的成绩,正视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按照总书记关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支撑和引领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三是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各项科技创新工作。今年是“十二五”的创新攻坚年,要抓好五大工作,即合力推进创新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众创空间,继续深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构建企业主体的创新体系,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为“十三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上对科学技术奖、2014年度发明创新大赛特别奖、2014年度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型初创企业代表进行表彰。余姚市人民政府、浙江瓦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作典型发言。
  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分管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四区一岛”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及部分在甬高校和科研院所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