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吴江开发区:强劲增长极赋能美丽南苏州

   2020-03-10 吴江开发区
37
核心提示:350家规上企业100%复工,95%以上的工业企业复产……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双胜

350家规上企业100%复工,95%以上的工业企业复产……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双胜利”的现实考题,吴江开发区用“想在前、抢在前、干在前”的硬核担当,推动这艘千亿级“航母”行稳致远。

越努力的人越优秀,越优秀的人越努力。

2019年,吴江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5.8亿元,同比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超60亿元,增长16.1%;注册外资3.9亿美元,增长51.7%;到账外资2.8亿美元,增长60%;进出口总额140亿美元。

数字,振奋人心;超越,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坐拥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一大批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摘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等诸多国字号牌匾,这个与苏州主城区无缝接轨的国家级开发区,凭借让人羡慕的先天优势和让人钦佩的后天努力,不断革故鼎新、奋进攀高。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城市,环境越发美丽;工业化和城市化齐头并进的吴江开发区,用全国“两示范一高地”的现实图景描绘“强劲增长极,美丽南苏州”的全新版图。

关键词:量质并举

产业经济从“一枝独秀”到“多点开花”

吴江开发区,以电子信息产业“起家”。

自1994年科德、信捷等14家台资IT产业元器件企业落户至今,区内电子信息产业已多年迈上千亿级大关。

看到成绩的同时,吴江开发区也时时警醒自己:电子信息产业占比、台资占比两个90%的背后,是自身产业结构单一、资金来源结构单一的弊端。

单一,意味着风险,更意味着诸多挑战。尤其在国际形势复杂、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一枝独秀”不利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着眼长远,才能成就大事业。

吴江开发区审时度势,“两手并重”加速调结构、促转型。

一手向外,瞄准欧美企业。仅去年,就吸引德国昱博半导体等20多个项目签约落户,并储备了一大批优质项目源。目前,区内已集聚欧美企业150多家,占总量的30%,涵盖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一手向内,紧盯国企民企。去年,吴江开发区先后赴上海、深圳、北京招商,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328亿元,并储备了一大批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质项目源。这些潜质好、成长快、后劲足的项目,为吴江开发区“二次创业”注入新动能。同时,吴江开发区还创新开启“人才+基金+科技”新机制,打通从引育高端人才到助力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

在“由外而内”的双重激励和带动下,区内的“老树”也开出了“新花”。

继创新中心落地之后,京东方启动了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开启创业新征程;英格索兰、卡特彼勒等老牌欧美企业不断增资扩产,助推企业发展“节节高”。去年下半年,全省获批的六个省级智能制造基地,吴江开发区就占得一席。

新地标企业则更加生机勃发,当仁不让。赛伍应用、博众精工、迈为科技、明志科技……这些新材料、智能装备领域的“小巨人”,积极抢滩资本市场,有的已经IPO过会,有的即将登陆主板或科创板。

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但带活了一方区域经济,增强了发展后劲,更为这里的产业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转型动力。

“传统产业如果不自我革新,就会被时代无情淘汰。”吴江区委常委、吴江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范建龙说,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吴江开发区更要以绿色引领发展,用作为彰显特色,靠产业放大优势。量质并举、实力与颜值并重,才是吴江开发区应有的气质。

关键词:软硬兼施

做优做靓城市补齐发展短板优化营商环境

十指伸出有长短,树木琅林有高低。

在同类区域眼中,产业强、生态好的吴江开发区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但优势背后,城市化的短板同样明显。

这是发展留下的历史欠账,更是吴江开发区勠力前行、优化提升的方向。

做优做靓城市,首先从理顺体制机制开始。吴江开发区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设立江陵街道和同里镇,把原有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职责功能下放到街道和乡镇。

一方面,优化城市工作“动力轴”,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权责分工、职责明确。江陵街道是主要产业集聚和承载区,以产业提档和城市化发展为主;同里镇是古镇、湿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为主。

做优做靓城市,还要从提升载体功能入手。去年以来,吴江开发区从规划布局入手,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商贸、文体等功能载体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城市综合功能整体提升,营造引进一流人才、承载一流产业的城市环境。新引进的北大新世纪学校,即将启用的京东方国际医院,更成为高质量补齐城市化短板的亮点之作。

同时,吴江开发区全力构建大交通格局,加快推进主干道路快速化、互通化的建设和改造,提高与苏州主城区的对接水平。未来,随着高铁苏州南站落户汾湖、轨交10号线下穿云梨路,吴江开发区的对外互联互通将孕育更大变化。

如果说,载体配套功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硬基础”;那么,宜居宜业环境则是城市发展的强劲“软实力”。

下一步,吴江开发区将继续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已成立行政审批局的基础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承接省市级220项全链审批赋权清单,推动审批业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一窗办理、全链审批”政务服务模式,力争项目审批实现“零障碍”“零等待”“零失误”,真正实现让企业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

关键词:五大载体

优化空间规划集聚高端 要素为发展创造机会

事实上,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终极目标是实现实力提升、产业提档、城市提级、幸福提质。

为此,吴江开发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创新实施“一路一河一湾一谷一区”五大功能载体建设,以更高站位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

“一路”,即建设云梨路总部经济带。作为吴江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集聚起优质企业的办公、研发、展示功能,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环境;

“一河”,即打造运河文化走廊。以运河文化公园为核心,建设南北向生态长廊,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精品展示区,树立吴江开发区生态文化建设和城市休闲的新地标;

“一湾”,即打造苏州湾高端商务城。以太湖梢半岛为圆心,建设集商务及生活度假健身载体于一体的苏州湾休闲片区,构建开发区城市化建设的新亮点;

“一谷”,即南苏州“智造谷”。以智能装备产业园、京东方新一代半导体显示产业园(5G产业园)、中欧产业园等为载体,加速集聚智能装备龙头企业,打造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

“一区”,即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千年古镇、现代农业、湿地生态等国家级平台作用,以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为目标,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标杆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五大载体平台,我们要进一步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打造更好空间规划,为下一步发展创造机会。”范建龙说,如今的吴江开发区,名称、地域虽然没变,但内涵和价值已完全不同。在去年年底商务部公布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吴江开发区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跻身前35强,较上一年度前进11个位次。其中,进出口总额排名跻身全国十强。

“‘开放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又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向我们走来。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狠抓招商引资不松劲,集中力量招引储备和建设投产一批高显示度项目;全力构建亲清连心营商环境,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贯穿始终,打造全国智能制造的示范、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以及改革开放的新高地,集聚全球高端要素的最强磁场,为吴江聚力‘两勇一快’、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贡献力量。”范建龙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