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烟台开发区、自贸区烟台片区召开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会议,动员全区上下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合作共赢未来,加快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最优生态。
会上,4个部门单位负责人推介了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国际人才集团等创新服务载体,腾讯新工科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西安交通大学(烟台)智能传感技术与系统产业研究院、中科院烟台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分别现场推介,烟台清科嘉机器人联合研究院负责人视频连线发言。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牟树青在会上作主旨讲话,工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刘建民主持会议,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林阳介绍了全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情况。
会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未来,不在于发展有多快,而在于创新实力有多强。要进一步整合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优势资源,继续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土壤”、深耕创新“园圃”,打破“散户投资不足下的市场失灵”,促进创新资源更加精准配置,推动产业、人才、科技、资本“四个集聚”,为本地企业激活创新“基因”,为高校院所催化创新“种子”,为区域发展集聚创新“动能”,用创新合作汇聚强劲而持久的发展动力。
会议强调,要打开视野、革新理念,构建更加务实的政产学研合作生态,以全新的理念、模式、机制,构建创新生态链、优化产业生态圈。要高标准规划建设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区“两大创新区”和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两大科创走廊”,为区内企业对接创新资源搭建互动平台,不断释放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活力迸发喷涌。要强化市场运作,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引进更多大院大所、高端研发机构、国际科技组织和产教融合项目,加快由“政府给优惠、校院企报项目”的传统激励模式,向“政府搭平台、企业提需求、校院供项目”的创新合伙人关系转变,让高校院所在开发区更好地展示创新实力,让创新人才在开发区尽情施展创新才华、实现人生价值。
会议指出,要放大优势、聚合资源,搭建更加多元的政产学研平台载体。要精准对接企业创新需求,依托制造业优势,促进“在这里生产、在这里创新”,帮助企业获得技术支持,不断拓展制造创新网络;依托制造业配套能力,推动“在这里创新、在这里生产”,为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技术转化找到应用场景,火速催生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科技进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获。要支持共建面向主导产业的研发平台、创新平台、技术转化平台,不断深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164家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支持科研人员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引导科技成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移转化,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裂变爆发,崛起新一轮科技产业竞争极点。
会议强调,要创新机制、畅通渠道,打造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交流体系,支持科研人员在高校院所与企业间双向流动,鼓励专家教授挂任开发区管委会“科技副主任”,支持科研人员带着技术成果到开发区创办企业,推动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实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创办一批高科技企业、做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要依托国际人才集团,强化全球化视野、市场化思维、专业化取向,面向海内外广纳英才,提供全链条服务、全要素支撑,让各类人才带着技术、带着智慧、带着创意、带着家人来区创新创业,让开发区成为人才扬帆起航之地、成就梦想之地。
会议强调,要优化服务、提升效率,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服务促进网络。要结合自贸区建设,创新政产学研平台建设推进机制,强化创新投入保障,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完善科技服务支撑,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构建有利于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集聚的软硬环境,打造接轨国际、国内领先的政务服务、科创平台和创业环境,把烟台开发区打造成为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创新中心、创业热土。
会议指出,“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要树立“创新再出发”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继续叫响“企业家第一、科学家至上”,大力倡导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聚集裂变,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烟台开发区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