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山东惠民经济开发区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招商

   2020-09-10 山东惠民经济开发区 许立明
33
核心提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苏浙粤等先进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苏浙粤等先进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得益于丰厚的资本浇灌和坚实的项目支撑。对标先进,我们山东开发区必须全力开展精准招商行动,通过精准招商、精心培育和精细服务,用高质量招商引资、高品质项目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精准招商,顾名思义就是要提高招商的精准度,从招商产业、招商区域、招商企业、招商项目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实现招商有重点、行动有路线、聚焦有目标、衔接有项目,从而大幅提升招商引资效率。

(一)招商团队要“专”。精准的要义之一在于专业。招商引资团队的专业是实现精准招商的重要前提。招商队伍其实就是本地区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除具有一定金融投资、国际经贸、法律、商务礼仪及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知己知彼”,才能大幅提高招引成功率。首先,要做到“知己”。从投资者来说,其所关心的除了本地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投资环境以外,还要看其在本地拟投资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成本,即产业关联度、产品的配套程度以及物流状况等。因此,作为外出招商人员,应把吃透县情、区情作为一项基本功,对本县、本区现有的主导产业,哪些产品可以配套,哪些资源可供利用,哪些市场潜力有待挖掘,烂熟于心,如数家珍,以便在招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发达地区的相关产业予以重点关注,有效地捕捉商机,找准利益契合点。其次,要做到“知彼”。准确把握招商地的经济发展动态、产业发展现状和转移动向、企业投资意向,深入了解、分析和研究招商地的经济社会状况,包括对其地缘文化、产业特色、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社会动态、风土人情等,尤其是对当地的重点企业及其主导产品、发展状况、机构设置、领导班子等情况了如指掌,甚至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了解,找准结合点和突破点,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二)招商对象选择要“精”。精准招商的核心理念是把招商对象从“面”定位到“点”,从地毯式服务提升到个性化“VIP”服务,使招进的“商”更符合地区需要,更具有根植性,同时降低招商风险,提高招商成效。在招商对象的选择上,一要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及该产业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梳理自身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了解各企业上游需要哪些配套、下游可开发延伸哪些产品,掌握装备制造产业的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情况,精准找到全球产业价值分工链与本地资源优势最为匹配的环节,梳理出产业领导型企业、关键性技术、关键人才以及行业内潜在的战略性力量,从而锁定招商对象。二要与意向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准确判断企业投资的核心选择项,调查并编写包括土地、财税、水电气、劳动力、产业配套、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在内的情况分析报告,准确锁定核心利益点,点对点进行精准对碰,以此作为谈判突破口,提升招商成功率。 三要准确找出意向企业在项目投资上具有关键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部门和人,在政府部门中挑出一个具有相当人脉资源和信息资源的领导,进行“一对一”对接,零距离、个性化服务。

(三)招商时机把握要“准”。树立战略新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捕捉时代脉搏,紧紧抓住京津冀和苏浙粤推动产业加速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深入分析研究各类政策带来市场变动的趋势,密切关注企业转移和项目投资信息,第一时间接洽。一个成熟的优质项目的投资者优先考虑的是一个地方的产业链完整程度,能不能形成“闭环效应”(拆除一切阻碍经济要素流动的障碍,让分工和合作更加密切,实现产业无缝对接)和“平权效应”(一个区域内,人才、资金、信息、资源等自由而充分地流动)。

(四)“软硬”营商环境要“优”。资本和项目是最敏感的,只会寻找适宜生长的土壤。要赢得发展优势,靠拼政策、拼成本已经不行了,必须更多的是拼环境、拼服务。优化营商“硬”环境,要善于“做加法”,着力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强化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使规划覆盖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坚持高标准建设,强化配套的完善性、功能的完备性、建筑的美观性和质量的可靠性,做到一砖一瓦精心打造,一草一木巧妙构思;坚持高效能管理,强化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用文明、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功能完善的设施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入驻。优化营商“软”环境,要善于“做减法”,着力打造更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以最大决心和最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树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意识,建立健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打通审批“堵点”,消除服务“盲点”,全方位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实现惠企政策和服务精准推送,依法依规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

(五)要素保障要“全”。一个项目建设涉及水、电、燃气、资金、土地等诸多要素,目前来看,土地指标紧缺和土地手续办理缓慢已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新进项目选地用地紧张与闲置土地浪费严重、回收缓慢的矛盾愈加凸显。如何破解土地瓶颈?一是用好“增量”,保障建设用地合理需求。优化空间布局,科学配置增量,提出体现区域、行业、产业差别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促进土地要素向实体经济倾斜,引导产业投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二是盘活“存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力度以及现有低效用地二次开发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零土地技改”、“腾笼换鸟”,盘活现有存量土地、厂房等资源,“一对一”招商嫁接,变“死资产”为“活资源”。三是拓展“流量”,深入推进区域统筹发展。注重项目亩均收益,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探索实施土地出让“弹性年期”和政府收储、企业租赁“先租后让”灵活用地方式,推进项目轻资产落地、园区集约高效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