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青岛高新区:科创引领“危中寻机”

   2020-04-17 青岛高新区
91
核心提示:塔吊转动,机器轰鸣,车辆穿梭……3月28日,在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网谷建设项目现场,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

塔吊转动,机器轰鸣,车辆穿梭……3月28日,在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网谷建设项目现场,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这个聚焦信息产业的市级重点项目已全面按下“加速键”。

而在不远处的青岛中关村信息谷,一场名为“岛城创新行——青岛中关村信息谷云招商洽谈会”刚刚落下帷幕。多家“中关村系”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擘画与青岛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未来。

疫情发生以来,青岛高新区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抓“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全面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尤其是在政策扶持和“点对点”帮扶上,优化营商服务,让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凝心科技创新,抢抓机遇促发展,聚力筑稳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创新“云招商”,“双招双引”不掉线

“太棒了,落户之后,我们计划投建一处射频识别产品的生产线,覆盖山东省及周边企业需求,并逐渐供应整个中国北方市场。” 3月26日举办的“岛城创新行——青岛中关村信息谷云招商洽谈会”上,迈思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海波向电脑屏幕的另一端,描绘着企业的发展未来。

而在当天的洽谈会上,除了冯海波之外,另有3家来自京津地区的“中关村系”企业,同时确定了落户意向。

自疫情发生以来,青岛高新区战“疫”同时不忘经济发展。一方面挖掘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定位的优势企业“精准”对接,一方面梳理既有产业园、孵化器资源强化平台耦合,通过“云谋划”“云推介”“云拜访”“云洽谈”,完成“云签约”“云招商”,保证“双招双引”疫情期间不掉线。目前已累计签约落户15个总投资240亿元的重点项目。

“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就组织了‘数字经济新变化’线上培训,提前预判和谋划疫情结束之后的新经济动态。同时,举办产业发展与招商分享对接会,借助‘外脑’抓紧整合招商资源,制定招商地图,为靶向招商打好基础。”青岛高新区招商部部长李明宽表示。

依托高新区落户企业华为青岛基地的Welink平台,青岛高新区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两期远程视频招商推介会,吸引了包括上海汇联易、深圳市英唐智控、中科宇图、谷川联行、华为生态合作部相关企业负责人在内的多家头部企业在“云端”见面,并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自疫情发生后,我们通过‘云招商’模式,累计已经对接洽谈了110余家企业。”李明宽说道。

不仅如此,青岛高新区还创新推出招商抖音号“青岛高新小招”,不仅对高新区各产业园区、环境进行系统全面推介,更实时官宣高新区助企优惠政策,成为高新区时下颇受关注的“网红”账号。百度智创基地负责人付航菲也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百度生态圈的朋友们广发“邀请函”。

助企服务从“点”到“面”,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下个月高新区将推出‘互联网定制共享班车’,你们可以根据员工情况及时申请班车。”3月27日一大早,青岛高新区第六网格长赵亮就给自己网格内的企业一一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个消息。

为了能更好地服务辖区企业,化被动为主动,青岛高新区自去年功能区改革后,重新梳理辖区企业,并划定14个网格,明确各网格主要负责人及其职责,让网格化管理更精细。

“我们公司的门槛都要被赵亮‘踏破’了。”青岛贝迪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笑着说道。复工前后,赵亮忙前忙后协调防护物资、细化企业防疫部署,联络上下游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复工后的困难和需求,保障企业全面复产。得知负责网格内的3家企业都存在员工上下班通勤时间长、招工难的问题,赵亮迅速将问题汇总上报,并与经济发展部、建设部等相关部门沟通,制定出“便捷高新”行动方案,计划4月实施“互联网定制共享班车”解决辖区企业员工通勤难的问题。

“作为企业的‘大管家’,辖区内每家企业都是我的‘特别关注’,不仅要对企业提出的‘难题’力所能及给予帮助,更要主动出击,想到企业前头,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赵亮说道。

强化网格员的“贴心”服务,保证企业服务到“点”,同时更要在“面”上做好文章,让高新区企业感受到优质的营商环境。

日前,青岛高新区新出台了企业复工人群新冠肺炎病毒核酸筛查检测和“点对点”包车的补贴政策,对区内企业职工核酸检测费用给予50%的补贴。不仅支持企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同时又精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此前,青岛高新区还推出了《共同应对疫情扶持企业平稳发展若干政策》,从资金、市场、研发、生产、税费等11个方面扶植企业。同时,以奖促企,为区内海特生物、汉唐生物、简码基因等首批10家企业颁发“防疫抗疫突出科技贡献奖”,共奖补582万元支持他们的技术创新和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担当。

“高新区推出的扶持政策可以补贴我们50%的研发费用,同时还有防疫抗疫突出科技贡献奖的奖金,这些奖励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疫情期间的资金压力,也能缓解我们复工后扩大生产、增加用工方面的压力。” 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表示。

抢抓机遇,科技企业乘势而上

进入三月后,汉唐生物的生产线始终马力全开、加速生产。“目前公司已接到来自意大利、法国、智利、伊拉克、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50余万人份的订单。”杨帆告诉记者,“我们也在加紧提高产能,保证准时供货。目前日均产量5万到8万人份。”

而在高新区的简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这种繁忙的生产场景同样正在上演。“南亚、欧洲、北美、拉美、中东等地区十多个国家的客户目前已经与我们建立了联系,都表达了订单意向,我们现在也已备足原材料,为发力海外市场做准备。”公司总经理董雪峰告诉记者,作为山东省首家获得欧盟CE认证的核酸检测企业,简码基因目前也在积极申请美国、世卫组织等认证,力争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一时间推出过硬的研发成果、全面扩充生产产能、快人一步取得欧盟市场认证……依托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青岛高新区多家企业在疫情期间化危为机,更是迎来海外市场海量订单,实现企业发展逆势上扬。

同样实现逆势上扬的还有青岛高新区的智能制造企业。在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一款新型机器人正“呼之欲出”。“我们马上‘官宣’的这款新型机器人,是以龙门机器人为核心的装车机器人,可用于防疫物资的装车、码垛、出入库等环节,不仅可以适用疫情环境下的人工短缺问题,同时也适用于疫情之后为企业解决工厂末端工人装车搬运的难点。”公司董事长陶喜冰介绍说,这款新研发的装车机器人还可以搭配多种机器人、设备、软件组合构成自动化立体仓库,应用于食品饮料、粮油生鲜等行业,市场应用空间巨大。

尽管前期受疫情影响生产时间被延后,但复工后企业马力全开,来自美国、东南亚地区及国内等多个大客户的订单正在加紧赶制。陶喜冰告诉记者,尤其是自大年初六就开工的“远程研发”进展顺利,为企业开拓了新的订单市场。“这次疫情也让更多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意识到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的发展趋向。这对于我们智能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