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田园湿地,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这样秀美的风景很难跟一个经济开发区连结在一起。但在国家级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切是真实的存在。
这里,除了集聚高端产业,还有古镇、运河、湿地、农业园区等众多国家级生态绿色金字招牌。这两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转型的加快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吴江开发区在高速向高质的递进中,又漂亮地划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轨迹。
尤其随着吴江全域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区域发展主战场的吴江开发区,更是下大力气、花真功夫,以生态“含绿量”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努力为示范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勇探新路。
绿色生产
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高端引领激活经济新动能
今年4月3日,证监会核准了赛伍应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首发申请。
这是一家仅有600余人、占地仅53亩的高科技企业,落户吴江开发区12年来,依靠划时代原创的KPF背板,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背板供应商,已连续6年市场份额保持全球第一。2019年,赛伍实现销售收入21.3亿元,亩均、人均的销售额和税收在苏州全市名列前茅。
这是赛伍人接续奋斗的结果,更是吴江开发区以绿色产业为导向,坚持高端产业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近年来,吴江开发区大力引进、培育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项目,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
“国际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大潮来临,随着5G技术的持续落地,有望为全球经济带来新一波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增长,也孕育着新兴产业的重大突破。”在吴江区委常委、吴江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范建龙看来,开发区能否有效加快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决定着未来的发展地位和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吴江开发区的绿色发展蓝图也越发清晰:
加速研发“大脑”落户。在现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2+4”产业基础上,瞄准相关细分市场,通过“双招双引”,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半导体显示、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重大项目、龙头项目的引进。
以亩产“论英雄”。将目标锁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企龙头、上市公司,提升区域的经济质量和经济密度。围绕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优化创新链、打造生态链,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增强绿色发展后劲。
今年,吴江开发区将确保年内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超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85%,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智能制造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制造与服务融合的绿色创新型产业体系。
绿色生活
良好生态催生独特竞争力,高品位城建增强吸引力
产业带动城市升级,城市有“气质”,生态有“颜值”,生活才能更有“品质”。
纵观吴江开发区,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不仅在国家级开发区方阵中绝无仅有,在长三角区域也同样稀缺难得。
更何况,千年的水乡古镇同里是这里标志性的“符号”;北联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万亩良田是这里四季的“颜色”;占地1142.7公顷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更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天然绿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吴江开发区不仅在产业上将增强竞争优势,在生态亮点的打造上也将体现国家级开发区的层次和水平,把这些明亮的珍珠联起来、串起来。
位于同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就是这条串珠成链的“风景线”。以“全域旅游”为抓手,示范区将进一步发挥同里古镇、现代农业、湿地生态等国家级平台作用,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不仅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更要成为吴江、苏州乃至长三角示范区的“后花园”、“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地。
同时,作为吴江开发区全力打造的“一路一河一湾一区一谷”五大功能载体,云梨路总部经济带、运河文化走廊和苏州湾高端商务区出现,不仅是吴江开发区深化产城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于通过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催生独特竞争力,用高品位的城市建设增强发展吸引力。
目前,云梨路总部经济带建设正加紧铺开,连片推进的城市有机更新,将做优做靓城市新名片;运河文化走廊正加快优化提升,亲水公园叠加时尚消费将树立生态文化和城市休闲新地标;以太湖梢半岛为圆心的苏州湾高端商务区正充分发挥高端商业与高端载体的虹吸效应,推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吸引高端人才落户。
“我们将借鉴‘姑苏八点半’品牌,培育一批高品质生态文化旅游新业态,加快形成同里旅游‘生态圈’,打造绿色发展‘高亮区’,铸就城市品牌‘美誉度’。”范建龙说。
绿色追求
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以“含绿量”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眼中只有虫子的是山雀,眼中有天空的才是雄鹰。
吴江开发区深知,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环境等资源要素制约,坚持最高标准的生态建设和最严要求的环境保护,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此,吴江开发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优先发展节约型产业和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以亩均效益倒逼机制和市场化手段退出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努力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强力实施“333工程”,实现3年内转型升级30家企业、淘汰关闭300家落后产能企业。
同时,继续以铁腕治污和法治理念,严执法、严监管、严治理,加大“散乱污”整治,扎实落实“263”专项行动及“三水同治”“河(湖)长制”等改革措施,坚持河道清淤、生态修复、设施改建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断面水质达标率、污水管网接管率和污水处理率,保持环保高压态势。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里的国家级开发区,我们的区位、产业、平台等方面优势将进一步凸现,承接高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的能级将大幅提升。同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正加快推动与国家级开发区联动融合发展,这也为吴江开发区深化体制创新、便捷要素流动、集聚高端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范建龙表示,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对“生态绿色”的孜孜追求,将为吴江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赋能。
接下来,吴江开发区将继续紧盯全市、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大格局,围绕“打造强劲增长极、建设美丽南苏州”,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加快迈进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勇当全国智能制造的示范、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