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合肥高新区:努力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0-04-29 合肥高新区
93
核心提示:2016 年4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期间走进位于高新区的中国科大先研院,观看安徽创新成果展时对科

2016 年4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期间走进位于高新区的中国科大先研院,观看安徽创新成果展时对科技人员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祝大家创新愉快。习习春风,言犹在耳。四年来,作为安徽高新技术企业最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合肥高新区始终牢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理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努力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智慧精准服务凸显创新特色

那次集中展示的科技创新成果,有不少来自合肥高新创业园。

作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创新创业园区,四年来,合肥高新创业园致力于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程孵化链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优质环境。

2019年5 月入驻合肥创新产业园的通盾电子,不久前向园区申请了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100 万元低息贷款,用于深度研发。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张志说,通盾电子申请青创资金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但并没有感觉诸多不便,“通过智慧高创平台线上提交资料,便捷、高效,也很透明。”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合肥高新创业园近年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了集园区服务、线上审批、线上办理、园企互动等于一体的智慧高创平台,既有效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也搭建起管理部门与企业交流的平台,使园区管理和服务更加智慧化。

如今,企业线上申请入园、全过程无纸化审批、所有业务线上办理,云缴费、通过小程序预约会议室等,通过合肥高新创业园7×24小时“全线上全流程”的智慧服务,全部变成了现实。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合肥高新创业园的智慧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

合肥高新区企业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科技力量。

通过智慧高创平台、微信小程序等非现场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包含在线办理入园缴费、在线申请房租减免等,很多审批服务事项都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负责高新创业园运营管理的合肥高创公司还开发了“一码通”企业员工认证系统,通过二维码让进入楼宇的人员扫码签到,实现无接触登记,疫情期间日均对15000余名入园企业员工进行跟踪管控。智慧园区建设,除了提高服务效率,还有效提升了孵化服务的精准性。

2017 年,合肥高新创业园开始运用大数据等技术,绘制园区企业全景数字图谱,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及时监测企业发展情况,主动为企业提供帮助。仅2019 年,园区指导企业完成项目申报数就高达722 项,涉及国家级项目93项,获得各类政府资金项目2064项,共计2.8亿元。

互助共生构建融合创新生态

通盾电子创立于2014 年,专注于从事教育信息化软硬件产品的研发与销售,自主开发出多项围绕智慧校园教育应用的软件平台和系统。入园后,公司发展开始加速。“如果以前是100 转,现在就是150转。”张志说。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也意味着研发投入的增加。

“我们今年初遇到了资金的难题。”张志说,“因为要招聘研发人员,就要给他们发工资,年初资金相对紧张,我们需要融资。”

合肥高创不仅负责合肥高新创业园的运营管理,还是安徽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的管理运营单位。了解到通盾电子的资金需求后,合肥高创向其介绍了青创资金的审批流程。经过严格的审核,通盾电子将获得100 万元的资助。“我们会把这笔贷款投到科研中去,研发出更好的产品,开拓市场。”张志说。

近年来,在合肥高新创业园里,还有很多企业获得了青创资金的扶持。

统计显示,五年来,青创资金累计投放信贷资金918 笔,共计6.29 亿元,项目信贷资金较资金池放大倍数达到9.57 倍。累计支持的918 家次企业全是小微企业,企业创始人全是青年创业者。五年间,青创资金扶持300 家企业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 家企业进入高新区高成长企业榜单,新增知识产权4550 项。2020 年,还将继续完善产品设计和运作机制,让更多金融活水注入小微企业。

对于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融资和人才是发展和核心元素。在通过青创资金等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的同时,合肥高创着力开展“集思讲堂+创新学院+研学营地”三大课程,构建阶梯化、定制化、多样化的企业培训体系,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高地。

此外,合肥高新创业园积极引入各类创新要素,让更多创新资源在园区集聚,从而产生聚合效应,催生出企业互助共生的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据统计,四年来,合肥高新创业园科技企业数量从726 家增加到1330 多家,主营业务收入从70 亿元增加到190 多亿元,新增各类知识产权从1778 项提高到3542 项。截至目前,园区已经走出8 家上市公司,累计培育出25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46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及162 家高成长企业,成为高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培育平台,为高新区发展新经济、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力量。

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高新创业园所在的合肥高新区,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更是安徽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

四年来,合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区工商注册企业数从13705 家净增到31690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03 家增加到1192 家。目前,全区上市企业已达22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0 家,分别占安徽省的1/4、合肥市的1/2。

2017 年2 月,全国第二个综合性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合肥高新区启动建设,中国科大高新园区、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继落地,让合肥高新区成为构筑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重镇。

合肥高新区参照“硅谷—斯坦福”发展模式,发挥中国科大、中科院等研究型院校集聚和溢出效应,建设了人工智能研究院、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安大绿研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产业育成等融通并进的科学生态。

在发掘本土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合肥高新区积极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在园区联合组建新型创新组织,累计建设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100 个,基本形成研究型大学、科研平台、科研人员、创新企业聚合发展的“类硅谷”科学生态。

四年来,合肥高新区还依托科大讯飞、国盾量子等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基本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原创性先导产业,诞生了中国第一颗5G 毫米波滤波器、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世界首款AI+生物识别手环、全球首个量子计算云平台等与产业结合紧密的科技成果,走出了一条由“科学—技术—创新—产业”边际效益递增的创新发展之路,由科学模型推动财富创造之路。

2018 年4 月,合肥高新区正式被科技部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并明确了“2020 年取得阶段性成效、2025 年基本建成、2035 年迈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的战略。合肥高新区管委会表示,力争到2022 年,形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所必备的产业形态、创新形态和开放形态,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