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镇江高新区: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0-05-11 镇江高新区
100
核心提示:全市产业强市大会的胜利召开,全面吹响了抓产业项目、抓营商环境的冲锋号,充分释放了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市

全市产业强市大会的胜利召开,全面吹响了抓产业项目、抓营商环境的冲锋号,充分释放了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市场主体、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也表明了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深化产业强市战略的决心和信心。

市委常委、镇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詹立风在采访中表示,镇江高新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紧扣“争当四个先行军”的总要求,围绕“城市发展新空间、新兴产业承载地、创新驱动主引擎”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抓好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功能配套、能力提升四项重点工作,夯实基础、强化支撑,不断增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产业强市,镇江高新区以何为抓手?

詹立风指出,产业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新区将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在提升产业能级上发力,继续做好“引盘转升”四篇文章,围绕高新区“1+4”产业,做大做强船舶海工装备“一区一战略性产业”,加快培育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G、生命科学等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詹立风坦言,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镇江高新区始终将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中船电气科技产业园、柳工AWP高空作业平台、丹佛斯全球研发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签约、快速落地,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同时抓好22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深化产业“三集”发展,一方面加快半导体产业园建设,另一方面健全完善产业园区市场化运作模式,“目前,我们已经和加拿大环球投资公司、上海山山路企业咨询公司合作,准备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园建设,通过‘工业地产+市场化招商’模式,推动产业园区运作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产业园建成后可发挥中小企业园作用,承担高新区内部分企业产业转移需求,缓解高新区招商载体资源的紧张局面,同时,可借助投资方渠道资源,尤其是其外商资源渠道,承接上海、深圳等地溢出资源。”

产业强市,镇江高新区的优势在哪里?

“创新是引领区域发展的第一动力。镇江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是镇江苏南国家自创区建设的引领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在产业强市建设上,我们的优势在于打造高新产业、高新企业、高端人才和新技术、新模式、新金融、新业态高度集聚的全市新经济发动机。”

詹立风表示,镇江高新区将在提升创新能力上发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抓好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平台载体建设,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浓厚创新氛围,构建创新生态,推动更多人才、项目、成果向高新区集聚。

“深化孵化器市场化、专业化建设,招引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优化提升国家高创中心、五洲创客中心等创新载体,推动睿泰、芳满庭等民营孵化器全面提升运营质效,深化“两委员会两法人”模式,高水平建设哈工大高端装备研究院、中澳(镇江)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加强苏南自创区协同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发挥好自创区与自贸区联动效应,加快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推动政策共享、深度融合,积极对上争取先行先试。壮大创新主体,一方面提升存量,加大培育资金投入,强化引导激励,精心做好企业摸排和申报组织,另一方面做大增量,引进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用户流量的创新企业,引进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创业项目来孵化培育新产业,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隐形冠军”“单项冠军”。

采访中,詹立风强调,发展环境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体现,镇江高新区将在推动产城融合上发力,围绕规划引领、形象提升、功能完善、智慧互联,不断提升区域品质和功能,不断优化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服务,进一步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活环境、高效的营商环境,“让高新区不仅成为干事创业的宝地,更是享受美好生活的乐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