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阶段,西安高新区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西安高新区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聚焦民生福祉,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实现地方总产值527.15亿元,实体经济总量占比达75%,同比增长6.2%,继续保持了高开稳走的态势。
除却地方总产值与实体经济总量稳中有升,西安高新区还通过稳金融促发展、充分利用外资、继续优化生态环境治理等措施,以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经受住了疫情考验,多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上扬,经济向上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韧性大、潜力足的优势充分体现。
实体经济稳步提速 “硬科技”强劲驱动增速
2020年第一季度,面对疫情影响,西安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对地方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60%。实体经济保持高开稳走得益于高新区各级部门始终和企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给政策、出实招,把好监管关、服务关、健康关、关爱关,全力扶持企业复工复产,让经济发展“不停步”。
今年一季度,全区“五上”企业已复工1313家,复工率100%,复工总人数约30.9万人,工业企业产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5%以上。其中,三星半导体、中兴通讯、杨森制药、比亚迪电子、金花集团等147家重点企业产能已恢复至100%。截至目前,西安高新区实体经济从业人口近60万人,对高新区“保就业”贡献巨大。其中,工业从业人数17.5万人,建筑业从业人口6.73万人,生产性服务业(不含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从业人数30.6万人。
疫情期间,西安高新区精准施策,全力破解“稳就业、促就业、扩就业”工作难题,努力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面对疫情影响,西安高新区还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据了解,2018-2019年,西安高新区累计投入工业项目370项,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60亿元。而2020年一季度,西安高新区工业投资继续保持开局高走态势,投资额同比增长83.4%,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64.1%。
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早日建成投产,西安高新区还围绕重点项目建设,聚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建设;出台《西安高新区“工建审批75日办结”实施方案》,不断减环节、优流程、减材料、缩时限,加快促进重点建设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根据西安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西安高新区完成生产总值(GDP)527.15亿元,同比增长6.2%,总量占西安市的2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76.72亿元,同比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8.19亿元,同比增长3.9%。
西安高新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根据当前发展态势,2020年高新区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预计实体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将接近80%。下一步,高新区将力争到2025年打造成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4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在聚焦实体经济的同时,还重视营造创新生态,打造“硬科技”发展示范区。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成立了硬科技局、组建硬科技创新研究院、搭建硬科技应用场景,设立100亿元的硬科技产业基金,推动科技金融互乘放大,实施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积极参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不断提升硬科技的品牌力和影响力。
金融业逆势增长 强力支持区域发展
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保障,也是实体经济发展成果的“晴雨表”。2020年一季度,西安高新区金融业发展逆势增长,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3.44亿元,占比全市近30%;驻区银行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存贷款余额增长超过15%,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62.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62亿元,同比增速110%。
一系列亮眼数据皆表明,西安高新区金融业发展稳中向好、势头强劲,为保障企业复工生产、稳定区域发展大局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0年以来,西安高新区抢抓机遇、危中寻机,先后启动了丝路(西安)前海园、“三改一通一落地”架空线缆落地等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了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6个重点项目;并成功引进中德工业4.0丝路创新中心等13个数字经济项目入驻西安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
在项目落地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西安高新区直面疫情带来的影响,针对性增强了对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项目以点带面的经济带动作用。
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到全球宏观经济下滑和突发新冠疫情影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金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西安高新区2020年第一季度发生6起投资事件,吸引了VC和PE投资总金额4.11亿元,投资金额占全市81.4%,区域投资热度不减,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危中寻机 吸引优质外资项目高效落户
高新区不仅苦练“内功”,也十分注重借助“外力”。一季度,西安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8.78亿美元,全市占比41.09%,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完成新注册外资企业8家,行业主要为高新区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西安高新区危中寻机,利用境外融资利率低等有利因素,扩大融资渠道,利用多种非直接投资方式多点发力稳外资,确保任务指标全面完成。特殊时期不能“面对面”洽谈,西安高新区充分利用视频会、在线签约等方式,成功举办外商投资企业新春恳谈会、线上外资企业座谈会、台资企业座谈会、生物医药系列项目签约等招商活动。一系列外资项目与这块创新创业热土碰撞出“携手腾飞”的火花。
“疫情刚稳定,招商部门分成小组,主动出击,赴上海等地洽谈项目,寻找新机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三星、力成等大项目保持密切沟通,强化服务,为完成全年外资任务奠定坚实基础。”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将增强外资新项目开发储备力度、强化各招商主体外资招商工作力度,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进外资项目服务机制与水平,确保更多优质外资项目高效率落户。
智慧治理 生态环境“向绿而行”
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治理协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西安高新区的又一核心理念。截至4月30日,高新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82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天,综合指数5.10,改善14.7%。其中,与2019年同期相比,PM10浓度下降23.3%,PM2.5浓度下降11.9%,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下降……
一季度,高新区通过加快优化能源结构、稳步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削减排放总量、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精准抑制扬尘污染、全面管控面源污染六大举措,在空气质量方面取得了实效。
水污染防治方面,高新区按照“治、保、引、用、管”的总体思路,从生活源、农业源等多方面发力。截污减排治污水、“一河一策”保清水、河湖连通引活水,全面提升了河湖水质。
在青山保卫战中,高新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有序开展秦岭生态环境整治、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环境管理,扎实推动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整治到位、修复到位、保护到位,当好秦岭生态忠诚卫士,守护好大秦岭。一份诚意满满的生态环境治理答卷,昭示出西安高新区“向绿而行”的决心。
2020年初,高新区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环境相关监测数据,打造“天、空、地”一体的环境信息监测感知网络,进一步织密水、气自动监测网络,建成了高新区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综合运用5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3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3个固定尾气抓拍点的数据,让环境治理变得更加“智慧”。
据统计,2019年,西安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02.73亿元,分别占全省和全市总量的8.2%和22.6%;实现进出口总额2731.96亿元。生产总值首次迈上2000亿元台阶,在全市占比也是首次超过20%,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2020年第一季度,虽然受到全球宏观经济下滑和突发新冠疫情的影响,但西安高新区化危为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显著提升发展质量,亮点纷呈,成绩斐然,不断在转型升级中谋求更新发展,追赶超越2019年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