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武汉开发区争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020-05-26 武汉开发区
44
核心提示:长江流经武汉,从湘口到沌口,形成了一个“S”形江湾。 有着“中国车都”之称的武汉开发区,就在这个江湾的

长江流经武汉,从湘口到沌口,形成了一个“S”形江湾。

有着“中国车都”之称的武汉开发区,就在这个江湾的怀抱之中。

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武汉开发区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国家级综合性开发区前十位。武汉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范本,从成立之初,就担负着探索并实践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和跨越的国家使命。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是武汉开发区要做的“必答题”。

武汉开发区不负重托。如今,这里年产100多万辆汽车、1700多万台空调,是武汉全市经济体量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中西部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国家级开发区,更成为屹立于长江之畔的一座新城。

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武汉开发区依江而建,始终倡导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在初步完成“制造”向“智造”跨越的同时,正在全力“转湾”,通过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带”,争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一批绿色产业地标开始“发芽”

因车而生、因车而兴的武汉开发区,现正因智而变、因智而盛。

从湘口到沌口,70余公里水路沿岸,一批新的产业平台、项目已破土而出:中国种谷、汉南通用机场、吉利新能源汽车、国家一类水运口岸(汉南港区)、东风云峰、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氢能产业园、国家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

这些“新芽”,未来都将长成为绿色产业新地标。

去年9月,武汉发出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标志着自动驾驶商业示范运营项目落地。

去年10月23日,100多名军运会中外媒体代表前往武汉开发区,探访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感受科技的力量。多位试乘体验东风自动驾驶汽车的参观者禁不住竖起大拇指,无人自动跟车、转弯、刹车,让大家印象深刻,纷纷称赞“体验很好”。

武汉汽车产业已初步完成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武汉开发区下一代汽车发展目标显示,在长江大保护的战略背景下,未来5年将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绿色产业”为支撑,建成集智慧交通、智能出行、智慧城市于一体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融合创新“绿意盎然”

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武汉开发区,必须回答这个问题。武汉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倒逼产业向‘智造’的跨越和迭代演变,践行绿色大发展、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从建区之初的10平方公里“试验田”,到托管蔡甸区沌口街、沌阳街、军山街及整体托管汉南区等四次“空间扩展”,武汉开发区的地理面积扩大到489.7平方公里。

从建区之初的以中法合资神龙公司为代表的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到东风公司总部、东风本田、东风风神以及格力、美的、海尔、可口可乐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武汉开发区成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主引擎。2万余家企业沿东风大道布局,这条13公里的城市主干道“流金淌银”,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亿大道”。

武汉开发区成为“中国车都”,成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始终绿意盎然。

在沌口中部腹地,通顺河汇入长江,江河围合的90平方公里区域,航拍图片显示,这里酷似一片树叶——中间蜿蜒的通顺河是其主叶脉,星罗棋布的湖泊和河流湾汊构成树叶的脉络,点缀其间的绿色葱茏山林则似叶片。

这片“树叶”,就是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

这里是生态之城,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东临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通顺河贯穿其中,川江池、状元湖、官莲湖、硃山湖、牛尾湖、上屋丘等12个湖泊镶嵌其中,大军山、龙灵山、硃山、鸳龙山等11座山峰绵延起伏,使这里成为武汉市的城市绿肺。

据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此运筹帷幄,借东风、草船借箭,联吴抗曹,在大军山、小军山、设法山留下了千年古战场遗迹。

如今的智慧生态城,碧水蓝天,绿树成荫,生态环境绝佳,宛如生长在绿叶上的城市。

在龙灵山生态公园,18.9平方公里内已建成九曲湾湿地、十里芝樱花坡和30公里环山绿道等公园景观。公园利用山坡地形种植了6万平方米的芝樱花海,规模堪称全国之最,吸引游客前来健身徒步、定向越野、赏花观光。

毗邻龙灵山的是鸟类主题公园——武汉鸟语林。园内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引进托哥巨嘴鸟、蕉鹃、蓑羽鹤、绿孔雀等一大批国内外珍稀鸟类,成为武汉市民亲近自然、鸟类观赏的好去处。

产城融合向“绿”而行

从湘口到沌口,长江在武汉开发区境内的岸线长达72公里。下一步,武汉开发区“转战”长江沿岸。

4月的最后一天,武汉开发区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提出“两带”“两核”发展战略:以东风大道、长江沿线为轴,做强做优“东风大道先进制造大走廊”和“长江沿岸科技新城发展带”;以沌口、纱帽为核,积极推进城市开发,做大做强“沌口中心城”和“纱帽新城”。

“长江沿岸科技新城发展带”,向“绿”而行,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均衡发展”的思路,推动武汉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站上新高度。

根据武汉开发区的发展规划,长江沿岸科技新城发展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先进产能。

处于武汉开发区沿江发展腹地,占地90平方公里的智慧生态城,三分之二是生态绿地。这里将成为武汉开发区长江沿岸科技新城发展带的核心区域。

秉承“产城融合、生态优先、智慧提升、微城发展”的规划理念,智慧生态城围绕生态、智慧、文化、休闲四大规划主题,建设创新之城、文化之城、融合之城、和谐之城、绿色之城和体验之城,高标准建成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成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标杆和旗帜。

智慧生态城,可供开发的土地仅占区域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些土地,将不会引入工业项目,将来入驻的项目全部为现代服务业,打造产业集聚高地、人口集结热土,立足于再建一条千亿走廊和一座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

4月10日,武汉“解封”第三天,“融创·首创武汉经开国际智慧生态城市”第一次“闯”进人们的视野。

这是一个建筑面积达182万平方米的“新城”,坐落于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涵盖“智慧长江活力中心”“产城融合创新样板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区”……

此前,金发科技研发中心、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华为智能网联汽车、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研究院、德凯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至驱动力汽车电控系统研发生产项目等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奥山冰雪运动小镇、中衡国际设计小镇、宏泰重离子肿瘤医院、爱莎国际学校等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功能配套项目,相继签约入驻智慧生态城,总投资达800多亿元。

武汉开发区的长江沿线上,将林立起高端写字楼和滨水商业街;智能制造产业区、创新产业孵化区也将铺设开来。原有的黄陵老镇、自然湖泊和山林,将改造成度假酒店、游船码头和运动公园。

“未来,智慧生态城将继续坚守‘生态优先’发展战略,以打造代表武汉未来的

山水宜居休闲城、创制活力新都市为目标,以塑造山水生态环境、引进新兴产业、打造智慧城市为特点,以下一代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装备为重点产业,集聚高端人才和高端业态,从产业升级引领、城市功能补充两方面,支撑‘中国车都’升级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创新驱动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汽车产业产值已连续多年占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为什么还要提出跨界融合? 要融合什么? 怎么融合? 在融合中,怎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去年9月,第二届全球智能汽车前沿峰会召开,近600名院士专家和企业代表刮起“头脑风暴”,为“汽车+”跨界融合把脉问诊。

早在2016年11月,开发区就借国家级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的东风,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双引擎”,抢占下一代汽车产业制高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建议,通过互联网+空天信息+智能交通,实现交通资源的全时空动态感知和交通工具的全过程运行管控。武汉开发区亮出实招,用5年时间打造下一代智慧交通支撑平台,具备测试车辆上路运行条件。

而这个平台建设,则以智慧生态城为基础打造。这里,将成为武汉开发区甚至武汉市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引擎。

智慧生态城90平方公里,三分之二是生态绿地,剩下的地域,引进“绿色”现代服务业。

东风云峰、吉利路特斯两大整车项目,无人驾驶示范区、新能源汽车工研院……这些重量级棋子,都布局这里。

未来,这个国家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将成为“下一代汽车”的创新和产业策源地。

目前,武汉开发区已推动成立自动驾驶城市示范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组建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近百家自动驾驶领先技术创新企业率先跨界联合。根据规划,2022年将形成涵盖下一代汽车研发设计、智能终端制造、智慧交通平台运营的完备产业生态体系。

武汉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万亿元规模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需要集聚培育具有强大自主研发能力、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引领下一代汽车发展的领军企业。2019年底,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投产,一期项目完成了80万套各类控制器、12万套电机、5万套电池系统的制造,并拥有完整的“三电”开发及试验验证能力。

建设智能车都、绿色车都,要从单打独斗走向集团作战,走产业集群之路。武汉开发区积极构建“一区多园”产业格局,建立创新产业园、创新谷、青年创新服务中心、汽车工研院、双创示范基地等,吸引数十家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研发机构入驻。

武汉开发区产业转型,从规模扩张,转入内涵式增长,从“制造”走向“智造”。大量研发、检测机构正朝这里聚集:东风技术中心、法雷奥中国技术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大唐广电、谱尼测试……

去年8月,“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简称“国检中心”)落户武汉,这一中心离长江,不到一公里。

来自瑞士的世界顶尖检测认证机构——SGS武汉公司迁入沌阳民营工业园,办公面积比过去大了一倍,还投资3500万元引入了数十台机器人。

“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程度,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制造业水平。”专家表示。这批机构的融入,正推进提升车都制造“含金量”“含绿量”,并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提升“含芯量”“含云量”。

高端人才奔“绿”而来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紧邻长江黄金水道,通过高科技领域的人才集聚,提升汽车行业发展的含新率和含绿率,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沿线上的一颗明珠。

武汉开发区精心打造的“车都人才一卡通”上线,人才通过“网上办”等方式,可享受项目落地、产业提升、安居保障、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10大类16项服务。

以产业会聚人才、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助推产业,组成了“3+N”政策链: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实现“从落户到上市”全流程奖励;推出高端人才引育、骨干人才集聚等六大工程,努力集聚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创新人才队伍;制定创新创业创造办法,引领企业增加研发创新方面投入。

武汉开发区设立下一代汽车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吸引创新创业优秀人才落户。近年来,引进院士10名、“千人计划”专家20名、车都产业领军人才近百名,累计支持“车都英才”项目222个,发放项目资助1.3亿元。同时创建了人力资源产业园,聚集20家人力资源公司提供高端人才服务。

武汉是大学之城,是人才聚集的高地,也是科技创新主战场。武汉开发区参与承办20余场“校友资质回汉”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10多个,签约金额超过3000亿元;每年筹集高薪优岗2万多个,举办校园巡回招聘会20余场,筹集人才长租公寓2584套,每年吸纳2万余名大学生来区创业就业。

宜居了才能更好宜业,通过实施“绿满车都”行动计划,增加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供给,让更多人才、企业和产业真正聚集。

驱车走在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长江、通顺河、官莲湖三条水系交互贯通,南北大小军山对峙,东西龙灵山、凤凰山延绵起伏……这里让人每天都能享受“有氧工作”。

2014年,龙灵山还是废弃矿坑,武汉开发区利用原始地形地貌,经过生态修复建造了一座“天然氧舱”。如今,全区有26个湖泊,精心做好“大湖+”文章,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端创新人才、企业和产业奔着好山好水而来,促进城市发展升级和绿色宜居。

绿色引领,武汉开发区生态与创新融合,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全市工业经济稳住底盘,坚持“四都”(车都、机器人之都、智能家居之都、通用航空之都),“沿江发展”绿色优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开发区乃至武汉经济再铸“芯”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