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着力提高发展定位。主动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市、全省、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来审视,把开放作为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全面落实苏州“开放再出发”30条新政,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促进吴江综保区功能优化升级,在稳定外贸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一般贸易比重,实现外贸优进优出。
二是不断加快产城融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智能制造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制造与服务融合为特色的发展导向,加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五大“硬核”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云梨路总部经济带、运河文化走廊、苏州湾高端商务城、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南苏州智造谷“一路一河一湾一区一谷”五大功能载体建设,把城市作为产业发展的保障,把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撑,打造引进一流人才、承载一流产业的智慧化城市。
三是更加注重协同发展。牢牢把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精心谋划开发区全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品牌、资本等集聚协同融合发展。更加突出融入苏州、接轨上海,在鲈乡路北延、苏同黎快速化改造基础上,全面提高与苏州中心城区的通勤效率,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大格局。加快城市能级提升,既与太湖新城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也与太湖新城联动发展、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提升中心城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