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郑州开发区第二批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会议在区艺术中心顺利召开

   2020-06-12 郑州开发区
42
核心提示:为建立健全经开区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长效机制,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6月10日上午,

为建立健全经开区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长效机制,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6月10日上午,经开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会议在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会议室顺利召开。共有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两大类共计十个项目参加了此次评审。经开区人大工委主任李国立,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关希哲,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宏勇,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非遗处副处长刘晓飞,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孔繁强,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王青芳、各办事处分管领导及负责人出席会议。

此次评审由经开区教文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孔繁强主持,郑州文化馆馆长、非遗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李桂玲,郑州文化馆副馆长、非遗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张洪涛、郑州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专家赵利涛、郑州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专家马 静,经开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韩明欣,河南省图书馆研究员任大山等6位专家参加了此次评审会。

评审会上,经开区人大工委主任、经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立发表致辞,感谢各位评审专家为我区非遗项目评审出谋划策,为我们的工作作出专业性指导;并表示区管委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年来,经开区因地因事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保护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强调全区上下应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本次评审会议的召开,推动我区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随后,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宏勇发表重要讲话,首先对我区非遗工作开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与赞赏,经开区紧跟郑州市非遗主要工作部署,在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紧紧围绕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包括非遗进社区的八段锦培训、太极拳培训、盘鼓培训、腰鼓培训、以及在线上开展的经开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周等活动,切实提高了经开区群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感,使经开区非遗保护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会议流程进入第三项,由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王青芳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程序与评审原则。此次评审会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与标准,通过听取介绍、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与会专家对非遗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从历史文化角度、濒危度等多方面考虑,对非遗项目进行评定,与会的评审组成员从不同角度对申报项目与传承人进行了论证和点评,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上,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王青芳表示:自我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工作三月中旬启动以来,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认真对我区非遗资源进行摸底调查,联合全区6个办事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充分发掘非遗项目,积极推荐申报,对各单位汇总的项目进行认真评估和筛选,收集了大量富有保护、传承价值的非遗资料,通过前期摸底筛查、筛选整理,最终确定了10个项目入围此次评审,其中传统技艺类8项,包括铜器铸造、阿庄锅贴制作、陈氏红烧黄河鲤鱼烹饪、古籍书画修复、刻帖、李氏黄河澄泥砚制作、书画传统手工装、牌匾雕刻;传统美术类2项,包括吴氏手绘扇面、女书书法;今后,经开区文化艺术中心非遗工作开展,一是要继续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非遗文化,大力宏扬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要为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传承创造更多的条件,让非遗传承和保护更加精准、全面、深层;三是要发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为经开区再添鲜活文化底蕴,保持健康的文化生态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多样性!

会议最后,郑州文化馆馆长李桂玲高度评价了此次评审工作,赞扬经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申项目推荐、申报工作部署组织精心、严谨规范、扎实有力。同时也提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继续深入探索,着力提升非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着眼新时代,积极探索非遗工作新途径,进一步加大对非遗的宣传推广力度,扩大非遗影响力,促进非遗保护工作更上新台阶;进一步积极发掘非遗项目,加强对新申项目的引导、指导和帮扶。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评审,十个非遗项目全部评审完毕,通过此次非遗项目评审,进一步推动了我区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同时也开创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局面。本次非遗项目评审结果将于近日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