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正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6月28日,成都高新区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京东方(成都)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签订投资合作协议;8月27日,成都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9月2日,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领头雁,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正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今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成都高新区上半年各项成绩仍逆势上扬表现亮眼。据了解,上半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191.4亿元,同比增长7.0%,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作为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强弱的晴雨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48家电子信息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18.9亿元,同比增长15.3%;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0.3%,增加值增长6.0%;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23.8%,直接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1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45.5%。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截至今年8月,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企业超14万户,科技型企业超5万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53家,实现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8.2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18865件,占成都市40%。
营造科技创新“生态雨林”
9月2日,随着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意味着继天箭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成都先导登陆科创板后,成都高新区年内诞生第三家上市公司和第二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上市企业突破39家。
作为成都本土企业,苑东生物诞生于成都高新区,目前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立硕德药业,建设“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系列产品产业化基地”,抢滩重大疾病领域创新药研发无人区。
苑东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是成都高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在成都高新区这片创新热土,苑东生物得到了成都高新区和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多渠道、全方位的支持。尤其是成都和成都高新区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产业、金融财政和人才配套政策支持,正推动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成都高新区早期便提出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药制剂等细分领域,后来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多方面为生物医药发展提供重点支持。”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先后出台《关于促进生物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成型成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优化产业服务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高端人才资源给予支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苑东生物仅仅是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雨林中一个创新发展的缩影。
今年以来,为助力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积极行动,科技攻关成效显著。据了解,成都高新区组织园区内30余家企业开展超10项新药和20余项医疗器械研发。其中仅疫苗方面,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团队新冠疫苗纳入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支持,已获批国家临床试验。三叶草生物新冠疫苗已在澳大利亚完成40人Ⅰ期临床试验。在医疗器械方面,迈克生物4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取得国际国内认证,相关产品已销往意大利、西班牙等40多个国家。
生物医药产业在成都高新区茁壮成长,电子信息产业更是硕果累累。
全球一半的iPad平板电脑产自这里,全球第二条、国内首条量产的第6代AMOLED全柔性生产线布局于此,世界500强企业出光兴产中国首个生产基地在此落地,德州仪器全球惟一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凸点加工为一体的世界级生产制造基地坐落于此……一个个重量级项目正推动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推动电子信息企业创新发展,成都高新区按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标准打造高品质产业载体,比如环绕电子科大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范围,连片布局IC设计产业总部基地、英特尔创新中心、阳光中电智谷等IC设计产业科创空间集群,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同时,针对IC设计企业的办公需求进行多轮画像,进行400平方米至2800平方米灵活多变的空间分割设计,以满足不同企业个性化动态需求。
同时,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公益化)、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半公益化),整合企业自建(市场化)的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引进、共建、培育等方式,构建了多层次、多主体的“1+1+N”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芯火’基地于去年4月正式获批,先期在成都高新区设西区和南区两个点,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IC设计、流片、测试、人才培训、投融资、孵化等专业性服务,为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注入创新活水。”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建设的西南地区首个国家级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正加速成型。
日前,记者走访“芯火”基地发现,西区中心的多个新设备正在安装,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改善成都集成电路企业测试资源难以寻找的难题;与企业共建共营的可靠性分析测试平台已正式运营,多家企业正在进行测试;南区中心也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工作,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如今,成都高新区已形成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聚集了英特尔、富士康、戴尔、德州仪器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正在加速完善,培育了全球首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芯片、厚度只有6毫米的100英寸超大激光电视无源光学屏等创新成果。
产业链创新链“链链”相扣
6月28日,成都高新区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京东方(成都)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将依托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能力,打造京东方(成都)智慧系统创新中心,构建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交流、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多维创新生态。
“现在我们不只做终端,而是要紧抓万亿物联机遇,瞄准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发展含前端研发、制造、应用及终端设备的完整产业链。”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在成都京东方附近,已聚集出光兴产、路维光电、LG化学、深天马、中光电、极米科技、精电国际、TCL等一批新型显示企业。“以京东方为龙头企业,我们已拥有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及模组、下游终端应用在内的一大批企业,构建起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前,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已然吸引诸多头部企业加速聚集,包括亚马逊联合创新中心、中移(成都)5G产业研究院、爱奇艺成都AI大数据高级研发中心、快手直播电商全国总部、百度Apollo智能驾驶创新中心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园区注册资本5000万元及以上的龙头企业近1000户,注册资本总额超1300亿元。
“头部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中小微企业活力迸发的态势,正推动区域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我们将通过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强链补链,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产业链,成都高新区加快布局创新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因子。
8月27日,成都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成都高新区分别与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将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建设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并逐步设立认知边缘计算的大面积集成技术研究所、医用高性能ADC/DAC产业化研究所等7个项目公司,助推区域人工智能、MR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品驰医疗将在成都高新区建设品驰医疗脑神经科学技术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为成都高新区脑神经科学等生物医药产业注入强劲科创力量。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优良,对人才团队非常重视,此次合作给予了我们办公场地、产业扶持资金等各方面支持。相信在成都高新区与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共同合作下,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能够很快生根发芽,孵化出一系列项目公司,加速项目成果的转化。”清华大学电子系教授杨华中表示。
成都高新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合作,园区引进了至少30位清华等大学教授、副教授、博士等创新创业人才参与产业研究院项目研究,这些科技人才及其团队的加入,将成为推动区域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支撑。”
此外,8月21日,未来科技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根据合作协议,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打造的前沿科学中心及大科学装置、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室、国家集成攻关大平台、国际一流教育园区等项目均将落户未来科技城,围绕未来科技城建设实施3个“100计划”,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注入强劲的科技创新力量。
“此次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强成都高新区与高校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促进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竞争优势,助推未来科技城建设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国际合作教育园区,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筑好巢引育孵化“金熊猫”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如何让人才更好地落地孵化创新,成为成都高新区孜孜以求的目标。
今年4月16日,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敲钟仪式,正式宣布登陆科创板。这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从2012年成都先导创立到日前在科创板上市,成都先导诞生在成都高新区,成长在成都高新区。成都先导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进表示:“先导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的环境和营商环境是相当好的。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深耕生物医药行业。”
从成都先导在成都高新区创立到科创板上市,8年时间,既是一位年过半百创业者的筑梦之旅,也可由此窥见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发展进程。
李进在原成都科技大学(现已并入四川大学)读研,毕业后赴海外发展。2012年,49岁的李进带着一份“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合成与先导化合物筛选创新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和一个创业梦想,回到成都高新区,开始了创业征程。
“作为一个初创型企业,最需要的是稳定的人才队伍和政府的支持。”李进说,成都高校云集、人才众多,加上有华西等著名医院和一些大型药企,同时政府对发展生物医药行业非常支持,这众多因素给了他回成都创业的巨大信心。“再加上我本来就曾在成都读大学,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让我更有亲切感”。
2012年,李进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成立成都先导。公司成立不久,就建成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实验室,包括多个生物、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库等,并获得了成都高新区给予的场地、租金、装修等补贴支持。
在李进看来,成都先导的发展,可作为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的正面案例。无独有偶,与李进的创业经历相似,成都博芯联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欧美同学会·成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黄绪国,自2013年回国以来,便在成都高新区创业,扎根电子信息领域,一待便是7年。
“在成都高新区创业非常稳定,在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各项支持,舒适的生活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以及让人才个体发挥活力和创造力的环境都是成都高新区留得住人的原因。”黄绪国说。
如今,博芯联科专注于毫米波电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毫米波组件、子系统、雷达产品及设计制造服务。产品覆盖6-110GHz频率范围的频率综合器、接收发射机、测频测向系统、高精度探测雷达等,可广泛应用于侦测、电子对抗、导航、无线通信、安全防护等领域。
据介绍,为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成都高新区制定《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若干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开展科技创新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对高层次“四派人才”在高新区创办企业给予三个五政策(即:最高500平方米房租补贴、500万元资金支持、5套人才公寓购买资格);对双一流高校教授创办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启动支持;每年评选优秀创业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同时,还为人才配套了购房、子女教育、个人奖励、交通补贴、培育培训等专项政策。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60.59万人。其中,柔性引进若贝尔奖获得者6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28名,省级高层次人才478名,省级顶尖团队46个,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过5万家。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成都高新区将始终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勇担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主支撑,加快推进“一核四区”中的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助力成都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