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开发区,筋骨很强。
工业总产值超1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60亿元,进出口总额跻身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十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跃升全省第七。
吴江开发区,短板也有。
城市化水平相对不高,功能载体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需要进一步加强。
外强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基于强大的产业基础,吴江开发区不断审视自身的不足,瞄准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动现有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开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蓝海,为开放再出发增活力、添动力。
有底气有实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水到渠成”
今年4月20日,南玻集团华东总部基地落户吴江开发区。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未来将成为南玻研发设计中心,并建设第二代数字化高端节能玻璃生产基地、工业4.0全智能化示范工厂、配套优质第二代全数字化节能玻璃基片制造基地。
南玻集团CEO王健表示,他们将依托新的研发设计中心,不断完善自我服务配套功能,在行业细分领域做大做强,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扩大自身产能、打造数字化生产等手段,实现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
这还只是开始。
总投资50亿元的智慧系统创新中心,总投资50亿元的大智设计园区……一个个好消息、大项目接踵而至,其背后,聚焦的是同一个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传统产业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期,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力支撑。”吴江区委常委,吴江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范建龙说。纵观自身发展,吴江开发区有底气、也有实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这里,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板块齐头并进。从老牌世界500强企业,到台资制造业强企,再到以博众、迈为、绿控为代表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吴江开发区有着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业务总收入超2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超16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大。
这里,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进出口总额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尤其是中达电子、亚旭电子和群光电子等老牌龙头企业,经过新一轮的自我革命,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显示技术,创新研发的光器件(光源)、半导体、摄像模组、5G网络通信等行业塔尖产品,加速抢滩全球市场,不仅大幅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研发团队的科技服务、售后团队的维保服务,亦成为企业营收的重要来源。
这里,智能制造发展迅猛有力。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企业智能化改造奖励,大大激发了区内企业技改投入的积极性,撬动企业每年12亿元左右的智能化改造投入。2019年吴江区在全省认定的45个省级智能车间中,吴江开发区占了19席,数量居全省开发区前列,累计省级智能车间数达47个。2019年共有84家企业享受“智能工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涉及奖励金额近5000万元。
“无论生产、还是制造领域,每个行业、每家企业都有其服务业空间。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要达到60%至70%。论吴江开发区的产业园区层次、优质企业实力,不比国内外其他地方差。”吴江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可以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吴江开发区发展之路中“水到渠成”的事。
优项目强载体,“面子”更美“里子”更实
从无到有、从有变大,项目招商是源头。
吴江开发区清楚,面对土地、环境资源瓶颈,不可能再靠摊大饼式的发展换取经济增长。除了招引优质项目,研发设计、功能性机构总部、仓储物流、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等是“围墙”内新的增长点。
苏州嘉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为固废循环全流程提供人工智能分选、数字平台、循环处理装备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通过IPO和创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突出苏南高智能环保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带动周边一大批装备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吴江环保新地标、全球知名的节能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高端环保装备制造业引领发展区。
这样的企业在吴江开发区还有很多家。不久前登陆创业板的海晨物流,通过搭建物流云平台,把物流业务深入至先进制造环节的全链路,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完成了制造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与物流企业的“仓储—分拣—配送”的一体化,通过标准化、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无人化的执行,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
与制造环节的深度融合还体现在海晨物流把仓库“搬”到了采购方生产基地的周边,实现库存管理与制造商生产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流、货物流的无缝衔接,降低需求响应时间,大大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从大向好、从好到强,载体建设是关键。
吴江开发区栽好“梧桐树”,借助联盟与协会的形式,成立生产性服务业中介机构,建起了“生产+服务”的网络,通过搭建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形成系统化的服务与管理。
吴江科创园已建成载体53万平方米,孵化器功能进一步增强,逐步迈向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出口加工区晋升为综合保税区,业态功能不断提升,启动了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建设;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力争创建国家级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全国智能工业示范区。
“腾笼换凤”打造云梨路总部经济带,集聚优质企业的办公、研发、展示功能,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与职业发展环境。同时,作为南苏州科技新城的核心启动区,这里还承担着引领吴江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高标准谋划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重任。
身处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开发区将更加积极主动作为,结合运河文化走廊、苏州湾高端商务城、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南苏州智造谷建设,在轨道交通与快速路的串联下,加快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开发区城市品位,打造一个大型的产城融合城市,实现产业和人居和谐共生,让吴江开发区“面子”更美、“里子”更实。
从知识资本到金融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构建生态圈
7月11日,一场围绕“5G+智能制造产业”的专题培训会在吴江开发区热火朝天地进行。作为吴江国际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吴江开发区分会场活动的一部分,该场培训帮助吴江开发区各有关部门了解产业前沿资讯,明确产业发展动态,在“双招双引”项目引进及服务时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判断。
近年来,吴江开发区不断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和引进力度,出台了“人才+科技+基金”项目落地评审机制,打造“人才融服务”品牌,一大批“高精尖缺”人才聚焦吴江开发区,目前拥有人才资源总量达7.2万人,高层次人才7600多人。
这一切,集中体现了吴江开发区对人才的重视,从与经济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到科创企业中的高精尖人才,事无巨细。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重要一环,吴江开发区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是吴江开发区承担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和管理的综合职能服务部门。多年来,中心坚持以“改善开发区人才环境,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目标,大力推进人才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努力完善各项服务职能,为区内用工单位和广大求职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职业技术培训到调解员队伍建设,从劳务派遣到猎头服务,吴江开发区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铺就了一条“人”的通途。
不仅是“人力”,吴江开发区还在“财力”上下功夫,主动作为,提升金融业发展环境。吴江开发区坚持改革创新与风险防范并重,启动了企业联合授信扩面,保护了区内优质企业,并进一步压降企业融资成本,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在不断加强金融运行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吴江开发区重点强化风险企业防控。帮助企业完成转贷申请16次,累计完成转贷金额1.5亿元,积极帮扶企业渡过难关。通过创新方法,多种手段“破圈解链”,稳定实体经济资金供给,支持金融机构积极提供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从知识资本到金融服务,吴江开发区构建起全方位宽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态。
“下一步,吴江开发区将抢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从供给端推动转型升级,依托自身优质‘骨架’,打通内、外循环的‘血脉’,用生产性服务业的绿色高效‘引擎’,驱动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范建龙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