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辽宁省科技厅已于日前批准组建第二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其中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5个,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52个。至此,辽宁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总数达到90个,初步完成了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在辽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布局。
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重任务,去年以来,辽宁以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抓手,着力打造有用、实用、好用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此来充分释放全省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采取“边建设、边运行”的工作方式,建设期一般为3年。省科技厅每两年对已建成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进行运行评估,对评估优秀和良好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根据经费条件给予支持。
新批建的5个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包括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催化产业共性平台、中航集团沈飞设计研究所的增材制造产业共性平台、沈阳农业大学的北方粳稻产业共性平台、大连工业大学的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共性平台、沈阳化工研究院的水污染防治产业共性平台。 5个共性平台通过设立非法人事业单位或注册实体公司等不同方式负责平台运营,组织研发力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联合企业实施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根据规划,5个共性平台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集聚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汇集40余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聚了包括6名院士在内的1100余名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通过3年的建设,预计辐射带动企业500余家。
沈鼓透平压缩机等52个专业技术创新平台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海洋科技、现代农业等8个产业领域,通过企业化运作、非法人管理机构、由组建单位直接管理等不同形式运营平台。根据规划,52个拟组建专业平台总建筑面积48.6万平方米,拥有实验设备8700余台,集聚了中科院、清华、上海交大、复旦、天大、大工、东大等60余所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预计通过3至5年的发展建设,专业平台可吸纳6500余名科研人员为企业开展240余项技术难题研究,开发近200种新产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