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徐州开发区: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一期项目首期工程奠基活动举行

   2020-11-10 徐州开发区
37
核心提示:10月30日上午,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一期项目首期工程盛大奠基。这一重要成果落地生根,将为徐州市及开发区生

10月30日上午,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一期项目首期工程盛大奠基。这一重要成果落地生根,将为徐州市及开发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增添新的活力。

市长庄兆林讲话并宣布项目奠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淑侠,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臧晓鹏,市政府秘书长周天文;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复星医药副总裁陈战宇,复星医药副总裁冯蓉丽,复星医药副总裁文德镛;市、区相关部门、复星医药、万邦医药嘉宾以及项目供应商、施工方代表等参加。

庄兆林在讲话中说,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精心谋划制订专项工作方案,筹集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聚焦企业发展关键领域,出台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壮大,全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复星医药是全国领先的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发展理念先进、创新体系完善、科研实力雄厚,具备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影响力。在长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与复星集团确立了携手同行、共赢未来的发展战略,建立了融洽互信、紧密协作的伙伴关系,共同谋划实施了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这一重大产业项目。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下ー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积极对接、强化保障,全力支持项目加快建设、尽快竣工。徐州经开区、市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服务职能,经常性、常态化深入企业、深入工地,主动对接解决难题,不折不扣落实支持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真正把对接服务的“力度”转化为企业能够感受到的“温度”,支持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希望复星医药集团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扎根徐州、放眼全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及后续生产、研发等各环节筹备工作,尽快将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建成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研发、生产基地。

李淑侠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今年以来,徐州经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复星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必将有力推动徐州成为淮海经济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新高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持续强化“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意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强化招大引强,以更快步伐培育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制药、智能化医疗设备、精准医疗、大健康等重点领域,以精准招商突破阿斯利康、鱼跃、威高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大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努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深化战略合作,以更大力度推进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政校企”合作的力度、广度与深度,高起点谋划以徐州医科大为引领的科教集聚区,加快推进东湖医学创新港建设,促进地方的产业资源、医疗资源与高校和企业的科教资源、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打造“医教产科创”融合发展高地。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实举措赋能项目建设。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紧盯“进度表”,绘好“施工图”,全力为复星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排忧解难,让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吴以芳在致辞中表示,新冠疫情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随着当前防疫进入常态化,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医药行业,肩负起了更多的创新挑战和行业责任。在此背景下,复星医药着力打造集约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先进生产基地,促进产品技术、资源、产能深度整合,减少重复投入,进一步巩固同质化环境下的成本竞争优势。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作为复星医药集约化、基地化战略下的重要布局,将进一步扩充加工剂型、增强制造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并将结合现有产业资源和徐州经开区产业培育发展环境,建成具有先进生产设备、领先设计理念、国际质量标准的智能化制药基地,造福更多患者。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抓住政策和市场机遇,利用自身优势,坚持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整合式发展的道路,持续推进药品制造业务的产业升级、进一步加速国际化进程,持续发展壮大。

复星医药徐州产业园作为复星医药集约化、基地化战略下的重要布局,项目占地436亩,规划了三大板块:制剂组团(全剂型)、胰岛素生产组团、医疗器械组团,同时配有:工程中心、质量中心、动力中心、行政中心和配套的辅助设施。产业园整体规划、分期建设。首期工程,建筑面积75604.84平方米,计划投资6.74亿元,预计2021年底建安完成,2022年调试、试生产、工艺验证、MAH检查通过,2023年正式投产运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