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廊坊开发区”)以建设“数字园区、智慧新城”为抓手,与华为、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深化合作,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初步建成廊坊开发区“数字大脑”,不仅实现了数据收集、汇聚、分类功能,同时实现了数据的计算、展示、共享。
据悉,经过多地市走访调研、咨询专家论证建设方案,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于2019年2月底启动,2019年5月份项目投入使用。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以华为HCS混合云为基础,汇聚了信息录入平台、大数据治理平台、ROMA总线平台、VPASS视频共享平台、GIS时空信息平台、可视化平台等7大平台,廊坊开发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与27个部门实现数据对接,与智慧政务、智慧课堂等8个智慧应用系统实现系统对接,形成数据表850余项,融合视频资源2000余个。在空间信息数据方面,完成廊坊开发区69平方公里矢量电子地图、影像电子地图数据、2548个兴趣点数据、14.5平方公里倾斜摄影数据及22平方公里的精细模型数据资源入库;接入环境保护局、住房和规划建设局等12个部门121类空间信息资源,其中涉及城市部件达118748个,供水供热管线103千米,初步建成廊坊开发区“数字大脑”。同时为廊坊开发区公安分局419个天网卡点提供了百兆光纤专线接入服务,有效提升了廊坊开发区整体治安管理水平。空气质量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融入指挥平台,统一进行实时监测,提升空气质量监管水平。廊坊开发区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带动18家传统大型企业迁移上云,打造腾讯众创空间、廊坊科技谷、清华科技园、廊坊中青环保科技孵化器、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等5个创新产业园及孵化器,部分中小企业开始往云上迁移业务。新增500多个IT相关就业岗位。市民90%以上业务通过网上办理,政府效率提升了30%,安全生产突发事件下降45%。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良好同比改善45天。
廊坊开发区“数字大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数据感知。廊坊开发区已实现全区免费WiFi网络覆盖,辖区分布3160个AP点位,划分为132个区块,日常使用人数高峰期在20000以上,日均使用人数在7000以上。通过该大数据平台,可以动态感知辖区全域内的移动终端连接情况,实时监测全域人流汇聚、迁徙情况,并可以比对分析历史和实时数据,对人流异常区域进行报警,至今已发现740余条报警信息。
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运营中心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及时针对外来人口情况、人群密集程度、人流热点路线等方面进行分析,监控网络不良信息,及时发现防控工作中的短板,生成分析报告,为领导精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共计协助排查疫情严重地区外来人员40余名,监控舆情问题10余条,其中新浪微博中反映的侍郎汇酒店疫情期间用工问题,经协调相关部门与酒店沟通得到妥善解决;大学城居民在网上反映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廊坊开发区领导,引起领导高度重视,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堵住了漏洞。
二是经济民生决策。大数据平台中,通过设立四级指标,搜集了财政预算、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项目投资等166类经济指标,医疗保障、教育资源、政务服务、就业保障等93类民生指标,参照国家经济民生指数的计算方式,构建廊坊开发区特色的数字模型,呈现全区的经济活力与民生幸福指数,为决策者进行宏观、微观经济民生政策调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应急指挥调度。全区以数据方式,通过三维可视化,将113家危化品企业、消防重点单位、重大危险源等,以及1055个消防栓、消防水鹤等城市部件信息一图概览。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时,可快速调看事故发生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资源,为相关部门进行治安防控、紧急疏散、城市应急提供指导。
四是环保监测感知。引入精准网格化监测平台等系统,在辖区内部署15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以及6个河流水质监测站,全面监测空气、水流生态环境变化,构建全区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体系,结合高点热成像系统,及时发现环境污染来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利用各级环保点监测数据、京津冀周边省市气象数据以及包括视频数据在内的各部门相关数据,深挖数据价值,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专题分析报告,同时建立会商制度,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报告内容进行研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廊坊开发区环保工作。
廊坊开发区先后获得“2019智慧开发区建设优秀案例”“ICT中国创新奖”“2019亚太智慧城区奖”“2020亚太智慧城区”和2019年度“最佳城市创新规划奖”“2019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等多个奖项。廊坊开发区持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党建、智慧消防、智慧社区等智慧应用即将融入数字大脑,“智慧新城、美丽园区”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