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改革创新谋发展 继往开来谱新篇——山东邹城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大扫描

   2020-12-15 山东邹城经济开发区
48
核心提示:2020年3月21日,这是一个值得邹城市人民铭记的日子。为加快资源整合,加速优势集聚,原邹城经济开发区、邹

2020年3月21日,这是一个值得邹城市人民铭记的日子。为加快资源整合,加速优势集聚,原邹城经济开发区、邹城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进行了改革合并,揭牌成立了新的邹城经济开发区。半年多以来,经过不懈努力和不断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体制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创新,“加减乘除”全面发力,“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愈发坚定,邹城经济开发区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

邹城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目标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鲁发〔2019〕14号)文件精神和济宁市有关园区改革的具体要求,邹城市在广泛调研、搜集反馈意见之后,印发了《邹城市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邹发〔2020〕5号),对邹城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力争要将开发区打造成为济宁市乃至全省的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集聚区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省委提出的这次改革,是一次彻底的、全面的、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尽量不设置改革条条框框’。改革举措强调聚焦开发区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和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邹城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蔡庆华对此深有感悟,“所以,我们的改革重点突出了体制重塑和机制激活,在推动开发区管委会瘦身强体、健全“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推行全员聘任制、选优配强工作队伍、打造主导产业体系、落实薪酬制度、优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激发园区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活力,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好“加减乘除”,用体制机制改革“算出”高质量发展

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人的因素”--用“加法”强化干事激情

改革是为了实现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必须由“人”来完成。因此,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强人才队伍、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就成了开发区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乔凡英认为,邹城经济开发区的人事改革主要在于做好了两个“加”的工作:第一,是加人才,坚持选优配强人才队伍,确保“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第二,是加动力,通过落实薪酬制度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全体人员,比学赶超、争先进位。

坚持刀刃向内,精兵简政。将人员控制数由改革前的150人压缩到110人,确定原开发区16名科级干部,有14人不再担任原有领导职务,并妥善分流安置了45名未参加选聘或落聘的园区人员,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实行“全体起立、全员竞聘”,打破编制和身份限制,面向全国、全社会公开选聘人才,招贤纳士。经过5个批次的公开竞聘,开发区累计招聘工作人员85人,平均年龄36.6岁,全部为大学及以上学历,较改革前减少了33人,年龄降低了1.75岁;特别是,成功引进了1名杭州市富春湾新城管委会高层次金融人才担任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聘请了2名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的化工领域专家教授担任兼职副主任,打造了一支年轻化、有朝气、专业化、高素质的开发区干事创业队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坚持严格考核,优绩优酬。实行全员绩效管理,落实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良性竞争机制。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实行“百分制”模式,对部门从履职情况、述职评议、加减分因素3个维度16个方面,对个人从月度、季度和年度3个跨度14个细节进行全面“画像”,做到天天严格、月月考核,推动园区发展实现事事见成效,年年有跨越。同步,全面推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薪酬分配方式,划分4个等次,合理拉开差距,将个人考核结果与绩效收入直接挂钩,确保人员多劳多得,岗位能上能下,评先树优、奖勤罚懒,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邹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部长岳德仲表示:“这次改革最可贵、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彻底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热情,让有想法、有能力、有干劲的同志有了奔头,有了目标,有了战斗的激情。”

改革的重点是理顺体制--用“减法”推动瘦身强体

按照“大部门、扁平化”的要求,整合原两大园区资源,实行“一区三园”模式,设立邹城工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三个区中园,对12个办公机构进行精简裁撤,重新设立了开发区综合部、组织部、经济发展部、投资促进部、自然资源规划建设部、科技合作局、财政金融部共7个内设机构;同时积极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应急管理局等市直部门对接协作,将其在园区的派出机构由原来的5个压减到现在的2个,形成了精干高效的内部组织架构。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制定完成开发区权责清单,明确权责事项35项,其中行政许可21项、行政确认1项、其他权力7项、公共服务6项;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将农业农村、征地拆迁、信访稳定等36项事务全部移交“四镇一街”(中心店镇、北宿镇、太平镇、唐村镇、凫山街道)与市直机构,彻底理顺三方关系,明晰各自责任,确保开发区“该管的管、该放的放”,实现“轻装上阵”,全力以赴抓好经济发展主业主责。

邹城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蔡庆华郑重的说:“管委会的‘体型’瘦下来了,责任却更重了,开发区的未来发展决定着邹城市的发展全局。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负重起跳、继往开来,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好经济开发区的“定海神针”作用,集聚资源,集聚智慧,开拓创新,敢打敢拼,全力打造邹城新的经济增长极,力争使邹城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发展中争创一流、走在前列”。

改革的关键是创新机制--用“乘法”放大发展优势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就是要激发创新的活力,形成“乘数效应”,让各种机制、各种思想、各种模式在开发区内碰撞出高质量发展的火花。

深化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剥离开发运营职能,将园区承担的资产运营、投融资、开发建设等开发运营事务划转山东正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注册资本7.2亿元),实现了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相分离,形成“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为园区转型发展提供了专业化、市场化的力量支撑,使开发区由“政策洼地”向“制度高地”转变。

山东正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坤表示:“改革之后,我们公司的担子更重了,压力更大了,但是发展前景也更好了,发展的动力也更足了。目前,正方公司正积极发挥在开发区建设中的投资、融资、建设三位一体功能,参与邹城现代工业新城核心区建设,谋划实施以“三纵两横”5条道路为核心的开发区路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工程;并在今年前三季度完成融资16.99亿元,与山东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合作建设“灵智机器人公司”,为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建设一流园区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智“汇”引领,筑造创新高地。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是率先在济宁市15家园区中设立了科技合作部,为企业突破高新技术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促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我们科技合作部重点抓好了开发区的“一园一业一所”建设,积极为高校院所和园区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邹城经济开发区科技合作部部长刘兰兰表示:“今年以来,在我们的大力推动下,园区已先后有11家企业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了产学研合作,新上项目16项。其中,山东天河科技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合作的深层矿区智能化无人快速掘进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冲击地压多参量在线监测系统等3个产学研项目,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在创新载体建设和招才引智方面,我们也接连发力,累计搭建了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83个,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4家,引进两院院士、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等高层次创新产业人才42人,自主培育的2名园区企业专家(周倜、庹华)入选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并被省厅列入国家“万人计划”推荐名单。可以说,这些“智慧因素”的不断集聚,为我们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力量。”

改革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用“除法”落实工作责任

坚持优化服务,打造“全科医生”。把服务企业发展、保障项目建设作为检验园区队伍责任落实的“试金石”,作风求严、工作求效。不断强化服务保障能力,实行“企业代办员+网格化包保”服务机制,把责任清单分解到从管委会主任到各部门科室的每一名同志身上,变责任单为责任链,用责任制管住责任人,对开发区内的137家企业、49个重点项目进行全面包保、精准服务,形成搜集问题、分配问题、解决问题、督导问题的“一条龙”工作模式,做到事有人管,人有明责,培育开发区工作的“全科医生”,打通为企业项目服务的“最后一米”,实现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作为转变、由按部就班向比学赶超转型,用全心全意的服务换来了百分之百的满意,不断优化了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

“真的是太方便了!太贴心了!”兖矿中科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超表示:“现在开发区的包保人员可以说和我们是‘亲如一家’,我们有什么困难需求都可以直接和他们反映,他们也总是会及时妥善予以解决。对于开发区的服务标准和效率,我要点一个大大的‘赞’!”

坚持全链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推行“链长制”,实行“一链一图”,围绕高端绿色化工、健康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建立“一名链长、一个产业链、一个团队、一套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的长效机制,紧盯500强、央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行业领军型集团,补链延链强链,大力招引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牵引带动强的优质项目,打造全链条发展的开发区主导产业体系。今年以来,完成项目签约29个,总投资180亿元,其中投资过30亿元的项目2个,投资过10亿元及以上项目4个,提前完成济宁市下达的招商目标任务。在建项目43个,总投资290.3亿元,到位资金80.4亿元。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10家,新增规上企业7家,形成了拥有259家“四上”企业规模的主导产业集群,实现主导产业总产值387.56亿元,开发区综合实力不断壮大。

行百里者半九十!开发区的改革不是终点,只是起点;开发区的发展没有尽头,只争排头。邹城经济开发区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发展的春天初露峥嵘,用奋进的音符谱写了一篇蓬勃向上的时代华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