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潍坊滨海开发区全面做好科技创新发展亮点聚焦

   2021-03-10 潍坊滨海开发区
38
核心提示:近年来,滨海区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

近年来,滨海区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提升、产业发展等均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滨海区立足于辖区发展建设实际,全面加强创新型产业基础建设,引进高端项目,不断促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交流,着力打造科技型滨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滨海区科技发展建设实际情况,严格遵照中央和省市及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决策,全心全意做好科技型企业引领发展,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全力为滨海区科技力量建设提升增砖添瓦。”滨海区科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李冰说。

根据统计,2020年滨海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同比增长69.7%,全年共有44家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预计通过认定29家,同比增长383%。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相关项目的发展,提高建设速度,滨海区还结合辖区内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情况,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扶持,推动科技发展立项。2020年滨海区共获批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1项,市级科技计划9项,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6个;协助55家企业争取上级研究开发补助资金1700余万元,同比增长97.4%,科技创新工作成绩突出。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区上下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滨海区党工委“一一二三七五”总体工作思路和会议部署要求,锐意进取、实干担当、开拓创新,确保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为“加快滨海由大到强战略跨越,建设高品质海洋经济新区”贡献科技力量。

做好产业培育 拓宽发展方向

滨海区以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为科技创新建设重点,以区科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为主责部门,积极开展摸底调研工作,分别就辖区内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建设进度等方面开展调研统计,并将其按照产业类型进行类别区分,结合上级相关科技型企业发展扶持的政策要求,不折不扣做好惠企服务,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

根据滨海区科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科技科副科长郝振兴的介绍,自2020年以来,滨海区便积极开展促进高新企业提升发展的走访调研等相关工作,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所需,提供全面、细致服务,大力支持高新企业发展,推动技术型产业提升,通过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工程和“小升高”计划等多项行动,不断优化培育手段、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及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做好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设发展服务保障工作,我们根据上级相关政策要求,通过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对辖区60余家相关企业进行了3次摸底调研,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并根据结果建立了《滨海区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预申报名单》,从而进一步帮助其完成申报工作,最终确定了44家企业通过审核,入选名单。”郝振兴告诉记者。

滨海区聚焦开发区绿色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不断强化滨海区内各产业领域企业的聚集,从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着手,推动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打通企业在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存在短板和制约,鼓励企业抱团“作战”,提升企业的协同发展。据悉,辖区内弘润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建的“高性能低成本聚酰亚胺产业链项目”为国内首套打通“C10重芳烃分离制均四甲苯-均苯四甲酸二酐-聚酰亚胺及复合材料”生产线的项目,其产品起始原料“C10重芳烃”就来自于企业一墙之隔的弘润石化科技有限公司,切实形成了“全产业链、一体化、高端化”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高端聚酰亚胺系列产品的进口替代、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技术壁垒,满足国内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在全面做好科技型企业申报工作的同时,滨海区还积极为辖区企业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宽辖区内科技创新型产业项目发展方向,全力促进科技型项目的合作达成。根据郝振兴的介绍,滨海区于2020年7月份成功举办了2020(第九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共有15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高层齐聚滨海,围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化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此次论坛也揭晓了“2019-2020山东化工年度精英人物”名单,发布了山东化工发展潜力50强榜单,其中,滨海区企业润丰化工与山东化工研究院就“YP001废水处理”、普洛得邦与青岛科技大学就“高端植保产品绿色制备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14位专家做了学术报告,路演项目8个,全区60多家次企业和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对接。“积极为辖区科技型企业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不仅可以促进相关企业与科技型单位达成深度合作,更能够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滨海区整体科技架构的搭建提升。”郝振兴说。

引进高端人才  深耕产学合作

为了进一步促成科研院所合作项目引进质量与数量双提升,滨海区还依托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加大对科研院所、高校的引进力度,深入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圈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发达地域,不断拓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合作渠道。

在工作中,滨海区坚持以“围绕平台组建推进科技合作、围绕科技项目推进科技合作、围绕人才引进推进科技合作、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培植推进科技合作”为四个高新技术合作发展基本点,深耕产学研合作,先后推动50多家企业与70多家高校院所达成合作,实施各类科技项目80余项。同时,滨海区还依托中关村智酷平台和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资源,立足于全区产业优势和产业需求,加紧寻找和对接匹配合适的国内外高端科研院所和高校,并重点瞄准中科院、工程院、北大、清华等国字号大院大所,寻求一系列合作契机,力求达成深度合作。

根据滨海区科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科创服务科科长李静的介绍,滨海区积极与前期引进的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计算所、北京理工等大院大所和知名院校加强沟通交流,共话发展,通过双方的密切合作,各高校、科研院所对滨海区产业引导、项目的带动作用也已初步显现。为了尽早、尽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滨海区积极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2020年共成功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整合产学研资源,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平台20个,其中省级平台2个,达成新认定科研院所合作项目12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在积极做好产学合作促进,加强科技项目建设的同时,滨海区还结合发展实际,强化企业人才引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人才强区”“招才引智”等相关人才发展政策,做好泰山、鸢都等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项目申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并通过搭建人才合作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按照我的理解,滨海区需要人才,这个人才可以解读为人、才两个角度,再通过两者的结合,进一步提升滨海区的科技底蕴,并更加快速地把滨海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建设成效,达成人才引进引导科技合作发展的目标。”李静说。

据统计,2020年滨海区共提报创业企业类3人、创业项目类5人参加第三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创业大赛,最终滨海区推荐申报的天津工业大学戴海平教授荣获创业项目优胜奖,在大赛结束后一年内,滨海区将再添一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在平台合作建设方面,前期滨海区成功签约落地的中关村智酷组建的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目前在库专家19人,为滨海凝练科技成果需求12项、技术需求12项,科技成果推介18次。滨海区也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关村智酷的沟通协作,推动项目再得新成果。

梧高凤自来。目前,滨海区通过招才引智吸引的高端人才均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孔杰研究员依托潍坊渔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侧重于虾育繁推一体化综合试点建设,不断壮大海水对虾养殖产业和推进贝类产业提档升级;张林华教授依托山东建筑大学(潍坊?滨海)热能技术研究院项目,针对传统产业的众多轧钢炉、锻造炉、热处理炉、熔化炉等的节能减排与清洁的绿色发展,积极开展低碳和绿色发展的“工业绿动力”计划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已取得相应成果;郑淞生教授依托广谱型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完成广谱型催化剂配方和电极成型的设计和开发,以及催化剂电极的燃料广谱性拓展与催化剂电极的参比性能评价,为相关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个个科研项目成功立项,一个个科技成果展于世人眼前,也将为滨海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孙明旭教授依托济南大学潍坊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相应生物医疗项目研究,该项目作为生物医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项目,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项目的前沿方向、创新水平均居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目前国内唯一具备FES技术上肢康复训练系统产业化能力),符合我市大力发展的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方向,据悉,该项目由孙明旭教授团队投资建设运营,目前投资不低于2500万元,项目生产后,预计4年内累计销售额不低于1亿元;胡志强教授依托皓翔化工产学研联合技术中心对溴素的深度开发与循环利用、微反应器的产业化应用,以及中试产品优化工艺的中试阶段研究,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真正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悉,该项目的成功,不仅可以调整相关产业的产业结构,促进潍坊市化工行业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经济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